国内第一部全景式昆曲纪录片《昆曲六百年》10月底将宣告完成。在该片中,通过众多昆曲资深研究家和名角的讲述,配以生动精美的图像将昆曲发展的历史脉络完整而又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据悉,该片将于今年年底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目前?熏江苏台已争夺到地方台的首播权。

场面宏大 动画再现明代虎丘曲会盛况

大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是迄今为止国内首部反映昆曲历史的纪录片。这部讲述中国昆曲历史与艺术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八集,目前暂定名为《昆曲六百年》,每集节目内容大概30分钟。片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分别讲述昆曲是如何形成的、昆曲发源地苏州昆山地区文化的解读、昆曲如何从随性的清曲,发展成为正式的舞台表演?文人士大夫和民间音乐家,在昆曲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分别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昆曲的代表人物在该片中接踵登场,各种不常见的剧照、生活照甚至活动影像,以及著名唱段的录音和讲述者的回忆共同再现了这些昆曲艺术家的辉煌与辛酸。同时片中还将以动画和实景的形式首次再现明清两代虎丘曲会的盛况。

10月将赴台湾和香港拍摄

该片的前期筹备和采访工作于去年底启动,摄制组已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拍摄大量素材。今年6月,摄制组还远赴美国纽约、马里兰等地采访拍摄。10月,摄制组还将奔赴台湾和香港进行采访拍摄。
此片将昆曲发展历史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事件和场景都得到忠实还原。采访人物众多,包括昆曲业内专家、演员、风俗研究者、文化学者、其他艺术领域代表人物、相关地方领导、关注昆曲的翻译家、国际人士等80多位亲历者和见证者,拍摄下了近8000多分钟的珍贵素材。

片中看点 98岁倪传钺病中接受采访

在选择采访对象时,该片的导演们有这样一个标准,尽量动员那些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愿意对昆曲发表任何看法的人,出面讲述。片中年事最高的是98岁的倪传钺,曲友们说倪传钺是“国宝”,说他肚子里有几百出昆曲戏,说他是“传字辈”中最有学问的,诗文并举,曾为“仙霓社”“掌门”。
倪传钺是昆曲传习所至今最后的一位老人,因为年事已高,记忆力、身体等各方面都不适合再接受采访。摄制组几次登门都被倪传钺家人婉言回绝。执行制片人万娟说:“这位老人非常有代表意义,时隔几个月后,我们考虑到天气已凉爽,再次登门的时候,他的家人被感动了。”让整个摄制组感到意外的是,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倪传钺,对于采访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天老人趁神志清晰的时候,都会把所要回忆的内容记在纸上。摄制组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拉着他们的手说:“我已经98岁了,心里有些话不讲没机会了。昆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从心底里生发出难以形容的高兴。如今昆曲传习所成立近80周年,能如此大规模地拍摄昆曲的历史,我由衷地感谢每位工作人员。”届时,倪传钺很多观点和事实都是在本片中首次披露。
对昆曲原本并不是十分熟悉的万娟,通过此次拍摄有了很深的感悟:“许多昆曲大师相继仙逝,剩下的老一辈艺术家和昆曲传奇人物都已是耄耋之年,用声像手段把昆曲的历史、故事、传奇和掌故保留下来,已是个刻不容缓的使命了。”

张充和美国展示明代笛子

真正的艺术总是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美国、日本等国,都有昆曲曲友自发成立的曲社。在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纽约,和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等地也都有曲社。此次摄制组能找到一位在美国居住的重要人物,还多亏了曲社票友们的帮助。
在美国采访到的重要人物叫张充和,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元、允、兆、充姐妹4人,个个兰心惠质,嫁给了四位名人:昆曲名角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都才华横溢,尤其是以四妹最为出色。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尤其是昆曲,不仅能通音律,还能度曲。50多年来,在美国耶鲁、哈佛等20多所大学教授昆曲和书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不倦。
这次采访中张充和讲述了在美国宣扬曲事的艰难。“孤军作战,实打实地一个人战斗。”后来才有语言学家李方桂等人加盟。最初,没有笛师配合,张充和自己先将笛音录好,备唱时放送。示范演出时麻烦更大,没有人会为她梳大头,她就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先做好“软大头”,自己贴片子,用橡胶泳帽吊眉子。让摄制组大开眼界的是,张充和首次向媒体展示了60多年前自己从苏州带到美国的一件斗篷和一把明代的笛子。

历史揭秘 贝聿铭家族保护昆曲

在苏州拍摄的大部分地方都选择在景区,摄制组只好每天早上三四点开始工作,或者晚上闭园后避开游人再拍摄。谈起此次拍摄的收获,万娟说:“原本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对昆曲不了解的年轻人,但是在看了张继青等名家的现场演绎后,在现场工作的姑娘们都提出了想学昆曲的愿望。一部纪录片的诞生改变了很多年轻人对昆曲的看法。”特别是在拍摄中发现,近代很多名家都与昆曲有着密切的渊源。
亲自接手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之所以“封山之作”选择了苏州博物馆,对他而言也是有着极其特殊含义的,不同寻常的地理位置是贝聿铭再度出山接手这座中等规模建筑的重要原因:贝氏家族曾是苏州的望族,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而博物馆所在地距“贝家老院”——现已成为苏州标志性旅游景点的狮子林也只有几步之遥。
贝氏家族学昆曲的气氛非常浓厚,提起昆曲前辈贝晋眉先生,熟知昆曲发展史的同仁都知道,他是贝聿铭的堂叔,也是昆剧传习所创始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正当昆曲极度衰败,后继乏人的艰难时刻,苏州“禊集”、“道和”两曲社的名曲家张紫东,贝晋眉和徐镜清等共同出资发起并创建昆剧研习所,培养了一批“传字辈”昆剧演员,使清末“全福班”以来流传于世的大多数折子戏得到了继承,在我国昆曲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贝聿铭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贝家对昆剧是有贡献的。”(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