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市北洋大戏院,济南市京剧院优秀中青年演员带来经典传统剧目《钓金龟》《将相和》《三岔口》《望江亭》,让戏迷们直呼过瘾。据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介绍,一年下来,济南市京剧院在北洋大戏院有50多场演出。“这么多的演出,与北洋大戏院的硬件支持密不可分。有了好的演出场所,剧团的演出积极性也高了。”于鹤咏说。

在近期公布的山东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和演出条件”,其中戏曲院团用来排练和演出的剧场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山东省借助‘十艺节’兴建、改造了一批剧院,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在乡村建设了一批可供戏曲演出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戏曲院团在城乡生产和演出的条件。”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说,“下一步,将根据《意见》的要求,推动实现国有戏曲剧团‘一团一场’计划、在基层推进‘城乡百姓舞台计划’等,从硬件上保障戏曲院团的生产和演出条件。”

“一团一场”保障剧团生产和演出

“十艺节”期间,山东省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投入98.31亿元,对山东省各类演出场所进行了新建和升级。如今,这些场馆已经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文化阵地和文化新地标。

济南百花剧院在“十艺节”期间进行了改建,其灯光设备、音箱设备和舞台演出的吊杆等设备都进行了升级换代。据百花剧院经理翟仲华介绍,现在百花剧院可以满足传统戏、现代戏等各类戏曲节目的演出。“现在每年能够有四五十场戏曲在百花剧院演出,其中有吕剧院的演出,也有其他地方戏曲的演出。”翟仲华说,“作为山东省吕剧院所属剧场,百花剧院完全可以满足吕剧院创排一系列新戏、大戏的要求。同时,也能承担很多其他戏曲类演出的安排。”

今年5月,山东省吕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而创作的重点剧目——吕剧《宣言》在百花剧院建组排练,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创排期间,百花剧院为演员们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演出时,剧院的灯光、音箱和演出设备配合着舞美设计,为整部戏增色不少。去年9月,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在百花剧院举办“迎国庆——菏泽戏曲新创剧目汇报演出”,山东梆子《南下》《大汉英后》和两夹弦《春秋商圣》三部新创剧目与观众见面,百花剧院针对地方戏曲的特点,对灯光、音箱等设备进行调整,保障了地方戏曲演出的成功。

据记者了解,目前,省直戏剧团都有自己的剧场。山东省京剧团有梨园大戏院、山东省柳子剧团有东柳剧院、山东省吕剧院有百花剧院。这些剧场经历过改造升级后,完全可以满足省直戏剧团日常排练和正式演出的需求,实现了“一团一场”的目标。

每个县(市、区)至少一个剧团

在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乡村剧场,吕韵庄户剧团团长王建刚忙着安排演员上台演出。“原先,剧团下乡演出,搭舞台就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乡村剧场,灯光、音响、投影样样齐全,我们也有了‘明星’的感觉。”王建刚说。据了解,在利津县各个乡村,都建起了乡村舞台,配齐了高质量的音箱设备,方便了戏曲院团送戏下乡的演出。

菏泽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戏窝子”,戏曲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当记者采访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时,她正忙着筹划过几天下乡演出的事情。“现在我们一年能演300场戏,大部分是惠民演出送戏下乡。”说起送戏下乡最大的困难,侯彦丽认为最让她头疼的是前些年下乡时搭建临时舞台的问题。“不过,自从我们有了舞台车,再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越来越多,这些年对这个问题倒是不担心了。”侯彦丽说。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基层群众看戏难和文艺表演团体下乡演出搭台难、转场难等问题,山东省近年来专门安排财政资金,购买流动舞台车用于院团演出使用。“流动舞台车可自动搭台,舞台面积达60多平方米。一部车就是一个舞台,走到哪就能演到哪。从车开进村里,到舞台全部搭建好,只需要半个小时。”侯彦丽说。

基层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流动舞台车可普及到各个剧团,提升了山东省戏曲文化惠民演出的效果,实现了“一年一村一场戏”的目标。据了解,根据《意见》要求,下一步山东省将实施“城乡百姓舞台计划”,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剧团,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座综合性“文化礼堂”;推动“乡村戏台”建设,把室内简易戏台(戏剧大棚)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推动戏曲舞台向农村延伸。

组织活动为戏曲搭建更多舞台

自今年6月“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开始以来,济南市京剧院已经在北洋大戏院连续举办了近20场京剧演出,观众高涨的热情让济南市京剧院上上下下很受鼓舞。据于鹤咏介绍,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的专属剧场,制约了济南市京剧院演出的能力,而且在剧场进行提前排练也占了演出成本的一大部分。“通过‘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机会,既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接触戏曲的机会。”于鹤咏说。

记者了解到,在“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中,政府向戏曲院团和剧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立起城市专业剧场承办、职业院团演出、精品剧节目参加、低票价文化惠民相结合的城市惠民演出新机制。让戏曲精品剧目演起来、文艺阵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戏曲演出的活力。

“通过戏曲院团和剧场的联动,戏曲能够更多地展示给观众。”张东林认为,之所以重视戏曲生产和演出的条件,其根本目的还是要让戏曲在演出中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观众通过有戏可看,到喜欢看戏。“通过硬件保障和活动的支持,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戏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舞台,满足观众的需求。”张东林说。(孙先凯)

(摘自 《大众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