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圣地魅力吕艺
“大嫂,锣鼓都响了,快点去听戏,要不然抢不到好位置了。”“等等,我先换件衣裳,今天我可是要登台演唱的,不打扮打扮怎么行。”“奶奶,奶奶我也要去,上次听的那个‘马大宝喝醉了酒’我都会唱了,我也要和你一起上台。”“哈哈,行,带你一起去,我孙子真聪明,学戏学的就是快。”这是记者5月17日在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马家村,见到的一家人在互相吆喝着出门听戏的情景。原来,为迎接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办的全国戏剧之乡经验交流会在博兴召开,吕艺镇综合文化站里一台别开生面的村民吕剧戏迷大赛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每个“演员”上台表演都神情自若、游刃有余。乡土气息浓郁的吕剧唱腔,或凄惨哀怨,或诙谐幽默,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灵魂上的净化。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
据了解,吕艺镇是吕剧的发源地,2008年9月,吕艺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吕剧艺术之乡”。在当地,吕剧艺术深入人心,人人会哼唱,村村能搭台,涌现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吕剧艺人和大量吕戏班子。农民自发组织的庄户剧团演出不择场地,不定时间,闲暇即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当地老百姓热爱吕剧小戏的心情。目前,吕艺镇共有庄户剧团29个,演出足迹遍布淄博、潍坊、烟台等市县,每年演出1000多场次。
人人会哼唱村村能搭台
吕剧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由于它大多为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题材、大众化的语言,与群众非常贴近,听它柔美婉转的唱腔,看它一招一式的表演,就像和街坊邻居闲聊天一样朴实自然,很容易让农民群众所接受。
《李二嫂改嫁》、《小姑贤》、《闹房》、《井台会》、《王汉喜借年》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人们春忙也好,冬闲也好,每逢一听到吕剧的优美唱腔,就像使上了定身术一样,只有百听不厌的份了。农村里的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基本上都能将这些剧本的唱词从头至尾地唱下来。走在吕艺镇乡村的大街小巷里,常能听到《王小赶脚》、《屠户状元》、《姊妹易嫁》、《三拉房》、《逼婚记》、《喝面叶》等传统吕剧的优美唱段。近年来又新添了《三代婆媳》、《人间真情在》、《好亲家》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唱段。尤其是腊月里年根子底下,乡村里的婚庆喜事接连不断,高音喇叭里传出的吕剧唱腔天天都能随风飘出十多里路远,整个乡村和田野的上空到处弥漫着亲切、甜美、朴实、勾人魂魄的吕剧唱腔。
唱响“吕剧艺术之乡”
品牌为永葆吕剧艺术青春,唱响“吕剧艺术之乡”品牌,近年来,博兴县文化旅游局、吕艺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邀请县文化局的专业演员对庄户剧团的业余演员进行培训,并帮助剧团制作伴奏光碟,方便了剧团的演出;经常组织剧团演员走出去参加各种戏迷大赛,并多次获奖,提升了演员的演出水平;引导和帮助每个村建立文化广场。镇每年安排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做到专款专用。
吕艺镇还十分重视“吕剧从娃娃抓起”,开展“吕剧进课堂”活动。聘请当地庄户剧团的民间艺人到中小学担任“吕剧老师”,不仅向同学们传授吕剧唱腔和传统剧目,还结合时代特征排演了不少符合中小学生口味的“青春吕剧”、“生活吕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该镇先后向省市文艺团体输送了23名具有吕剧天赋的文艺新秀,为吕剧故乡争得了荣誉。
吕剧的繁荣带动了博兴县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兴盛。从2003年至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六届。去年,博兴县湖滨镇和锦秋街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草柳编艺术之乡”,从事草柳品编制的群众达2.1万人,年编制200万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