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的爱莲君诞辰90周年。回忆师傅凄惨的一生和她在艺术上创造精神,我百感交集,倍增思念之情。

我师傅爱莲君身世凄苦,11岁被卖给了在天津开妓院的赵姓夫妇为养女,12岁学评剧,转年便登台演出,16岁时就挑班当主演,成为当时评剧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名伶。不幸的是她英年早逝,21周岁就被万恶的旧时代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师傅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在评剧舞台上创造了辉煌业绩。她出道之时,正是上世纪30年代评剧名家群起、争奇斗艳的鼎盛时期。

在她之前已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等坤伶在天津评剧舞台走红。师傅的可贵之处,在艺术上不是亦步亦趋、简单模仿别人,而是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和对评剧音乐的认知,创造了一种巧俏玲珑、清新别致的唱法,尤其是她那节奏短促加上装饰音的“疙瘩腔”分外好听,与当时盛行的“大口落子”唱法迥然有别,曾经风靡一时。后来的新凤霞、筱俊亭、花淑兰、筱玉芳等,她们的唱腔中都有“疙瘩腔”痕迹,受师傅的影响很深。师傅创立的爱派艺术,得到评剧界公认,成为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爱派的代表剧目很多,《于公案》、《烧骨记》、《庚娘传》、《双招亲》、《牢狱产子》等,长演不衰,成为评剧经典剧目。

爱莲君是第一个把评剧艺术带到日本的人。1934年,师傅应邀带着琴师王十三等人到日本大阪灌了多张评剧唱片,是第一个把评剧介绍到国外的演员。此后还在上海与北京灌了不少唱片,存世的有《于公案》、《庚娘传》、《苏小小》、《李香莲》、《桃花庵》等名剧。1935年,她17岁时率领爱莲评剧社远征上海,与白玉霜、钰灵芝率领的戏班合作演出,轰动沪上,扩大了评剧在南方的影响。

师傅爱莲君是一位创造型的演员,她演戏爱琢磨,无论是传统戏还是新编的戏,在演法上都与众不同,都能够别出心裁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在《双招亲》一剧中,她扮演的丫环小红,见着落难公子董良才被捆绑在花园时唱的“有小红细留神,从上下打量着被绑的人”,她采用了儿化音,由大辙变为小辙,唱得非常俏皮,把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独家唱法一直保留下来,广为传播。师傅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演出过程中不时有即兴发挥。1934年,她从日本灌完唱片回国,到山东烟台去演出,头一天打炮戏贴的是全部《于公案》。这出戏又名《刘翠屏哭井》,是评剧演员入行启蒙剧目之一。戏的内容是屠户刘诚与李家结亲,李家不幸遭难,一贫如洗。刘诚嫌贫爱富,逼迫来借粮的女儿刘翠屏另嫁旁人,遭到刘翠屏严辞拒绝。刘翠屏的丈夫李金禄奉母之命去东北投亲求助,但迟迟未归,引发刘翠屏婆媳思念之情。戏中“盼夫”一场,按传统演法较为简单,就是婆婆说了几句思念儿子的话,刘翠屏劝慰道:“婆母不必焦急,相公一定会平安归来。天色不早安歇了吧。”说完婆媳就下场了。师傅一直觉得这个场景处理得简单,未能把刘翠屏对丈夫殷切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点子。临演出前她找到为她拉弦的赵月楼说:“师哥,我想临时加一段唱。”赵月楼不以为然地说:“行啊,你唱得上来我就拉得上来。”结果在台上刘翠屏婆媳下场前,师傅突然来了句“婆母娘啊”叫板,乐队感到十分意外,赵月楼忙操起板胡,师傅即兴唱了一段“八月中秋雁往南飞,跑腿的在外边有三不归”,赵月楼伴奏得严丝合缝。从此这段唱竟然流传下来,就如同当今的流行歌曲一样,当时在街头巷尾到处传唱,由此可见师傅智慧超人。她的创新精神,同行都十分佩服。

师傅虽然在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就,对丰富和发展评剧声腔艺术做出重大贡献,但个人生活却很不如意,她的养父母把她当成摇钱树,不顾她的身体状况,一年到头逼着她唱戏挣钱,从没有歇工的机会,私下里更不许她与异性接触。师傅积劳成疾,又加精神压抑,月信不行患了女儿痨症,1939年的一天,在南市升平戏院演完了最后一场戏《珍珠塔》,就昏倒在台上,从此一病不起,被迫息影舞台。我是11岁立了契约“写”给了师傅的养父母学戏,师傅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们名为师徒实同姊妹,师傅对我十分体贴关怀,她不仅掰开揉碎一字一腔地教我演唱,而且还经常带着我参加演出,终日形影不离。我看到师傅病情一天天恶化,人瘦得皮包骨头,十分难过,心疼得不行。一天上午,卧床多日的师傅突然坐了起来,似乎有了精神,她叫我给她拿来一身平日最爱穿的粉缎子裤褂,给她穿好以后,又让我拿来一条丝巾放在手中,深情地环视了一下四周和身边的弟子,嘱咐了我几句,让我好好学戏,别虚度时光。说完就盘腿坐在炕上,默默闭上了双眼……师傅倏然辞世,不仅使家人和弟子悲痛万分,喜爱她的观众也都非常惋惜。出殡那天因她一直未婚,用了全红的“雪柳”,同行们都赶来为她送行,一路上哭声一片,沿途的店铺、民宅都放师傅的唱片为她“送行”。几十年过去了,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忍不住伤心难过。

师傅对我恩比天高,情似海深,我今生今世永难忘怀,她老人家英年早逝,过早地告别舞台,我义无反顾地挑起传承爱派艺术的重担。如今我虽然年迈体衰,不能登台献艺,但依然为艺术事业发挥余热,尽心尽力培养后继人才。可喜的是,我的几个妹妹,如莲惠君(杨桂荣)、莲蕊君(杨桂琦)、莲美君(杨桂爽),外甥女金倩和天津评剧院的一级演员张砺云等,都已掌握了爱派艺术,在评剧舞台上各有建树。评剧爱派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师傅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赵德明整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