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到2008年,蒸蒸日上的东丽区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镌刻下第30道改革开放的年轮,伴随着改革开放,富在农家增收入、乐在农家精神爽。站在文化活跃繁荣的新起点上,评剧爱好者军粮城街兴农村村民王成山,30年来痴迷评剧的心没变,感受却大不相同。
近日,一场名为《包公赔情》的评剧演唱会在中国大戏院登台亮相,而剧中主角包公的扮演者就是我区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军粮城街兴农村村民王成山。担任主角,把评剧名戏搬到城里的大舞台,对于60多岁的王成山来说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能够登上天津戏曲最高殿堂演唱是他多年的心愿,这次“送文艺进城”评剧演唱会圆了他的梦想。
从地道的庄稼汉到拥有自己的戏班,提起王成山的评剧圆梦之路也是经历了一番坎坷。
王成山说:我从小就喜欢评剧,但70年代的时候,评剧作为“四旧”的东西被长期批判,根本就看不到评剧演出,那时候,自己喜欢唱,只能在田间地头、赶着马车时哼上几段,偷偷地过一把戏瘾。70年代末,打倒了四人帮,评戏虽然重获了新生,但我每天光顾着干活养家,也没时间唱戏,,更不敢想创办自己的评剧团了。
1980年,凭借各项惠民政策,王成山办起了企业,并像滚雪球似得越办越大,生活富裕的王成山重燃评戏演唱激情,闲暇时他组织村民们搭台唱戏,在十里八村开展巡回演出,在人们的掌声和笑声中,你唱罢来我登场,过足了戏瘾。
日子富了精神爽,赶上文化繁荣的好时候,喜欢评剧的王成山如今不仅自己唱念坐打不但样样在行,还收了徒弟,当上了师傅, 1998年,王成山办起了“明山评剧团”,从城里聘请专业老师为他们指导,并请来专业演奏班子助兴。锣鼓一响,好戏开场,沉醉在评剧演唱中的王成山甭提多高兴了。
王成山说:农民自己创办评剧团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这得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才能办起自己的企业,有了经济实力了,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一个艺术梦想,然后能够实现它是我今生最大的快乐,我要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发展的平台,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现在,王成山正和明山评剧团的成员们抓紧排练,准备在不久推出一场评戏《秦香莲》全剧,届时,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东丽农民今天富足多彩的生活风情。和王成山一样,改革开放30年来,从城镇到乡村,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繁荣带来的欢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让文化事业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伴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今天的东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传承,包括舞蹈、戏曲、民间花会等,全区相继涌现出80多个各类群众文化团体,兴建的一个个文化休闲场所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天当你漫步街道、公园,你总能听到动人的音乐、看到开心的人群,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涌动在社区、乡村,每逢节日全区更是村村有表演,处处锣鼓响。此外,每年上百场的文化娱乐节目专场演出也把人们请进了大大小小的剧场,在浓情四溢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社会的变迁,品味着生活的甜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