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前,200多个文化项目,2000多人次赴台;1999年突破300项,3000多人次;2000年330多个项目,3600多人次,这其中戏曲演出是两岸文化交流重点。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明显降低。
中国评剧院一行80人,携12台大戏正在台北热演,首次赴台的评剧一天一个大戏,让台湾观众过足戏瘾。到目前为止,评剧上座率在6成左右。岛内观众此前从未听说过评剧,评剧院有此结果已经非常不容易。
评剧赴台之前,已有京剧、昆曲、黄梅戏、高甲戏、川剧、越剧、豫剧、二人转等剧种唱上台湾岛,其中尤以京剧为多,上座率为最好。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前,总共有200多个文化项目,2000多人次赴台;1999年当年即突破300项,3000多人次;去年更是达到330多个项目,3600多人次,其中大部分为戏曲演出。
前两年戏曲团体赴台成热潮,有关人士分析,海峡两岸进一步开放,文化交流首当其冲成为主项。岛内观众对大陆戏曲充满了新奇感和怀旧情绪,促使赴台戏曲增多。现在,岛内主要有三家艺术公司运作戏曲团体的岛内演出,包括传大、新象和红剧场。以1998年首次把曲剧《烟壶》带到台湾、专门运作新戏的红剧场为例,1999年,该公司运作了北京京剧院《海瑞罢官》赴台演出;2000年则有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秋千架》、北京京剧院的《宰相刘罗锅》(一、二本)、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的《徽州女人》和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等,今年年初他们再次邀请北京曲剧团携老舍三部曲赴台,7月则是中国评剧院这12台大戏了。这些戏不敢说个个轰动,但在台湾岛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下半年,赴台戏曲团体却有明显减少趋势。对此,红剧场负责人林凯先生解释说,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两岸刚刚开放,来团不少,看得多了的台湾观众口味也随之提高,仅靠新鲜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必须有高质量的节目才能取胜。今年上半年,我在北京到处选戏,感觉创作掉了一大块,挑不出既有艺术水准,又有卖点的好戏。所以下半年,红剧场将没有戏曲项目来台。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也令我十分头痛,戏曲团体之间谁主谁次、论资排辈太厉害,有时让我与他们无法谈拢,令好事告吹。林凯建议,戏曲团体要想活下去,应该知己知彼(市场),上下合作,共担风险,这样才会有好作品问世,也才有机会扩大影响。北京日报台北12日电(梅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