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电:津门这方评剧热土,孕育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家新秀。如今已87岁高龄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筱派”艺术创始人筱俊亭,便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近80年的舞台生涯中,筱俊亭以《打金枝》、《杨八姐游春》、《穆桂英挂帅》、《对花枪》、《杨门女将》、《包公审太后》、《小院风波》等一系列优秀剧目蜚声剧坛、名震华夏,称其为评剧老旦行当创始人,不为过语。

为生计少小入梨园

筱俊亭祖籍山东庆云县,世代为穷苦农民,父亲20多岁时为生活所迫到天津学徒做木工。1921年腊月,筱俊亭降生在天津,从记事起,家里便一贫如洗。她6岁那年的大年三十,父亲突然得了中风不语急症撒手人寰,母亲没日没夜拼命缝穷,母女们依然食不果腹。她家当时住河北大街石桥西,离天桂戏院很近,小孩子们受熏陶都能哼几句,有几个小姐妹还跟着老先生学了戏。筱俊亭也想学,但母亲认为这个职业是下九流,被人瞧不起,坚决不同意。有个双目失明教戏的王先生就找到她母亲,说学戏后可以挣钱养家,母亲这才勉强同意,那年筱俊亭8岁。

说是学戏,其实就是唱一些民间小调,王先生见她学得快,就又给她找了个叫杨义的老师。杨老师能拉擅唱,教了她《花为媒》里的“报花名”、《马寡妇开店》中的“做饭”等很多戏的片断。筱俊亭第一次登台,是在西南角破烂市里的小土台子上,她扮演的既不是大姑娘,也不是小媳妇,而是《老妈开嗙》中接媳妇的傻柱子。尽管老师一再嘱咐别害怕,面对台下仅有的十来个观众,筱俊亭还是吓得腿发抖,眼发直。好在平时练得多,演得还真像个小傻柱子,观众们被逗得直乐。

慢慢地唱得好一点儿了,戏班的老先生就给她起了个艺名“花俊亭”。那时她年龄小,个子矮,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俊亭”,叫来叫去便传开了。等到她当了小主演,老先生就将“小”字改成了“筱”。

急救场情动白玉霜

在各小剧场、茶社演出之余,筱俊亭总是想法观摩前辈演员的演唱,从中汲取精华。最令她痴迷的,当数人称“评剧皇后”的白玉霜。当时,筱俊亭和给白玉霜配戏的演员张艳霞的妹妹是好朋友,她就经常去找张艳霞,借机看白玉霜的戏。有一天她又去看时装剧《一瓶白兰地》,剧中有男女两个小孩,男孩外出归来恰巧将继母与前夫堵在床上,继母恼羞成怒,要害死男孩,吓得女孩大哭。可巧那天演女孩的演员生病没来,后台管事便请筱俊亭“救场”,尽管她没看过这出戏,但通过同台演员表演的感染,很快就入了戏,演到小女孩害怕时,筱俊亭霎时间泪如雨下。下台后,白玉霜捧着筱俊亭的脸说:“宝贝儿啊,你演的太好啦!来吧,到我这个班儿来演吧!”

从此,筱俊亭加入了白玉霜班社,那一年,她11岁。1934年白玉霜应邀出远门献艺,因为母亲不放心年幼的女儿离家太远,筱俊亭就离开了白剧团。在这两年多的白家班演出中,筱俊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学会了白玉霜的很多名唱段,并“偷”会了《珍珠衫》、《杨三姐告状》的身段表演。而  白玉霜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造的精神,也给筱俊亭很大启迪,她有意识地开辟新路,在广阔的中、低音区施展才华,逐渐形成低回婉转的演唱风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