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凤阳情》,不由自主地哼起“花鼓”来:“唱凤阳,道凤阳,凤阳出了个马娘娘……”把流传在民间的“大脚皇后”传奇,搬上今天评剧舞台,初听原汁原味,再听新曲绕梁。于是我市又出了一部佳作。它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显示了新世纪戏剧改革的成绩,又知古鉴今,折射出今天观众的欣赏需求。
成功的作品,一定会有深刻的启迪。
这出戏题材好。以对皇后的平民化描绘,揭示了民间对位高权重者的一种希冀,一种沟通,一种呼唤。大脚的皇后,本身就是对女性解放的一个象征。她生性泼辣直爽,是打抱不平,使她爱上并嫁给了朱元璋。又是她的宽宏大量和心胸开阔,不仅以生命抚育了贵妃的孩子,还力挽狂澜,让以弱打强的战斗取得了胜利。而戏的高潮在于她病中乘机劝戒朱元璋,不要高高在上忘了百姓疾苦,丢掉人心。历史剧的作用,不只演绎故事,而是阐释历史经验,从古人处获得启示,在观众心灵上产生共鸣。《凤阳情》这一题材的挖掘,关键在于对人民性内涵的拓展。由于重点刻画了百姓的爱憎、愿望并和现代人生情感交流碰撞;于是,作品不单有了大众情怀,更有着人民的呼声,也就有了欣赏的动情点。
题材好,还要艺术表现突出生动。首先,集中内外人才,让编导的艺术思维全方位展现。乍一看,《凤阳情》邀请了不少外团的艺术家;但内外结合形成了艺术升华,并结晶出影响全国的“天津气派”。导演有思想,全剧有品位;内容正,形式新,能唱出脆劲,演出心境;舞台精美,音乐大度,气氛火爆。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本工青衣的曾昭娟,又以花旦表现人物做姑娘时的活泼;再加上武戏,更突出了马秀花军事才能的一面。
人们从《凤阳情》里,进一步认识了传统戏的改革。其着力点在于以艺术的创新,全面刻画人物。过去的古装戏,演员跟着唱腔走,跟着模式要彩头。现在,曾昭娟是以艺术多角度塑造马秀英,推动全剧,演出了人物内韵。可以说,曾昭娟的成功,是戏剧改革强调艺术本质,强化中国特色,着眼于当代的一种不懈努力的成功。
该剧舞美讲究造型、讲究灯光、讲究舞台调度,并达到了一流水平。桥型的且能运转又亦开亦合的主体场景,既让舞台有了纵深,又给演员的表演增大了虚实结合、气势颇大的空间。值得称道的还有音乐,以传统评剧声腔为主旋律,又做了现代节奏的改进。老听众听到了传统的韵味,新观众感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张力。总之一句话,一曲《凤阳情》,舞台生辉,艺术创新,启迪深刻。
联系到天津艺坛,连推芭蕾舞剧《精卫》、话剧《为你喝彩》等多部力作,既在党的“十六大”期间晋京演出,又获多项全国奖影响隽远。由此,我们看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带来了创作的丰收,而且让津门文艺开辟了新天地。《凤阳情》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但启迪人们的主要还是,古代题材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需要整体创新。戏剧的现代化,不是无根基无来源的生搬硬套,而需要在古今中外的亲密接触中,找到推进今天大众审美的契合点。内容要以人民的精神需求为基点,形式要以雅俗共赏为基石,在此基础上,把艺术魅力放诸激发大众的共鸣中。戏剧要与时俱进,为人民奉献出有利于文化建设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精品。(张春生)
(摘自 《今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