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振兴评剧这么件事居然让我一个说相声的来干了!”继推出“德云书馆”之后,昨天,郭德纲在自己的相声大本营——天桥德云社剧场又成立了“德云评剧社”。平日里嬉笑的老郭此次一脸郑重,亲邀多位久未登台的评剧老前辈亮相,并表示将启动“《中国评剧传统剧目大观》抢录工程”。

在昨天的“德云评剧社”成立仪式上,几位七八十岁的评剧老艺人被纷纷邀请上台。面对众多媒体关注,这些许久没有得到此等重视的老艺人都十分激动,拿出最漂亮的行头,卖力演出《打狗劝夫》、《珍珠汗衫》等评剧老戏片段。坐在台上的郭德纲和搭档于谦、经纪人王海三人听得津有味。最后,郭德纲也毫不推辞地现场献唱了一段《打狗劝夫》,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博得满堂喝彩。

目前,德云社平日的演出基本分布在德云社本部、德云书馆、张一元茶馆、广德楼、云龙茶楼等几处。据郭德纲透露,在“德云书馆”和“德云评剧社”之后,还将组建“德云京剧社”,看来老郭的盘子是越做越大。

记者:以前你就曾率德云社演出过评剧大戏,这次又成立“评剧社”,还要开展“《中国评剧传统剧目大观》抢录工程”。你一个说相声的为什么对振兴评剧这么上心呢?

郭德纲:我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天津干了好几年,先唱的河北梆子,后唱的评剧,后来才说的相声。现在评剧的状况和十年前相声的情况何其相似:剧目匮乏,演员被冷落,行当得不到重视。老艺术家待在家里没事干,待遇很差,聊起这些事就让人痛心落泪。但评剧艺术本身是很有魅力的,它不像昆曲那么高雅,但通俗易懂,有喜剧、闹剧,唱腔和表演都很精彩。你只要接触了就会喜欢上它。

记者:成立评剧社后,你们要开展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呢?

郭德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请评剧老艺人、老前辈们出山,打破门户之见,聚在一起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开展《中国评剧传统剧目大观》抢录工程,将一些许久未演、面临失传的剧目重新恢复,留下文字和影像资料。我们第一部计划是先整理出100部作品,现在已经整理了《雪艳娘》、《范喜良》、《杜十娘》、《三杰烈》、《珍珠衫》、《刘翠屏哭井》、《回龙传》等作品。还邀请到了流散在民间的老艺人40多位,这对评剧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我们在整理和录制剧目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年轻演员,培养观众们走进剧场。

记者:“德云评剧社”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多大?年龄最大的多少?

郭德纲:平均年龄怎么也得在65岁以上了。最大的已经82岁了。

记者:那你们这次除了恢复传统剧目,有什么创新的计划吗?

郭德纲:我们现在做的全部都是传统剧目。评剧的衰落不是因为创新不够,而是因为继承不够。盲目的创新反而把传统艺术带入了歧途。

记者:你是德云评剧社社长,听说你的经纪人王海是副社长?王海对评剧了解吗?不怕“外行领导内行”吗?

郭德纲:王海是外行,专业的事情他不管,让他当副社长,主要是让他演出前后给老艺术家们沏沏茶倒倒水,这样他不好推辞。以前你们老通过他采访我,以后你们可以通过我来采访他。

记者:德云评剧社有什么演出计划?

郭德纲:以后“德云评剧社”每周六日在广德楼演出,票价20元,不多也不少。

记者:听说你已经登上福布斯了,成立这个“德云评剧社”会让你的排行提升多少?

郭德纲:评剧现在市场不好,我们没指着这个挣钱。每场场租、演出费算下来得赔4千元左右。我们还要请一些老先生把“老戏”还原,一部戏的录制总成本大约需要两万元,这上百部戏如果全部录制完成需要200万元。要说挣钱,我说相声比什么都挣钱。但评剧这个事儿就算赔了我也乐意干。这些老艺人现在岁数都不小了,过了这些年就是想赔钱干这事儿都来不及了。

(一旁的搭档于谦开玩笑的接了句:一个人有一爱好多可怕啊!)

记者:德云社你坚持了十年才有起色,你会为评剧也投入这么多精力,坚持这么长时间吗?

郭德纲:我挺愿意这么做的。将上百、上千出评剧整理上演,要靠所有专家努力,还希望这些老艺术家们都健康长寿,同时隐居在民间的评剧艺术家们也能不断涌现。(王润)

(摘自 《北京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