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调,创始人为清咸丰、同治时弹词艺人马如飞。唱腔在书调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受东乡调影响较深,故有“如能唱得真‘马调’,运不来时东鼓腔”之说。以吟诵为主,强调唱词的语言因素,旋律平直。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称其“调无余韵,仿佛说白”。但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叙述性强。
按七言唱词格律,在下句第六字上拖腔时常加顿音,以突出韵脚,为其特点。唱腔既重语言因素,可塑性强,后辈艺人根据各自风格,进行丰富、发展。以“马调”为基础,发展的流派唱腔,有“魏调”、“沈调”、“薛调”以及近世的“琴调”等,其共同特点是节奏明快,注重气韵,一般都擅唱长段唱词及联韵叠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