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泉(1868—1916)苏州人,父亲谢玉泉,弹唱《三笑》,传胞弟品泉。少泉十一岁,正值读书求知之时,父亲见背,家境困难,为了生活,只得辍学习评弹。他与叔父品泉年龄相差仅八岁,因此未随叔父学艺,而拜王丽泉为师。十四岁即能登台演出。他聪明睿智,富有艺术天赋,加上他能勤学苦练,虚心学习,经常向前辈请教,终于成为著名的评弹艺人。他会说的书颇多,能唱《三笑》、《玉蜻蜒》、《落金扇》,而以《三笑》为主。当时评弹艺人无不推崇他的书艺,就是爱好评弹的听众也称他为《三笑》大王,大响档。

他有这样一个想法:学了评弹,就得热爱评弹,一个成名的艺人,亦即响档,无不是衷心热爱自己的评弹艺术,把一生的精力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把所说的那部书,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

成名的评话家、弹词家之能否持久,主要是看他们对评弹艺术说、噱、弹、唱和对理、味、趣、细、技五字的掌握上,能否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提高、发展和改革,时出新意来不断丰富书的内容,也就是先辈所说的:“说书说世,说书说势”,跟上时代。少泉对《三笑》一书是下过很大的功夫,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的。他给后来他的学徒夏莲生、王亦泉以至孙徒徐云志、刘天韵等,对《三笑》这部长篇传统书的发展,打好了完美的基础。

少泉为评弹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把评弹艺术向前推进了很大的一大步,使评弹艺术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得到同道异口同声一致的赞扬和高度的评价。他的精湛艺术,不但深受爱好评弹的广大听众的喜爱,即使当时的京剧艺人也喜爱听他的书。北方艺人来欣赏南方曲艺,是从这位老艺人开始的,甚至有些艺人被他的艺术魅力所迷惑,有的竟然特地请别人代了场来听他的书。京剧界中爱听评弹的人,对他的艺术都赞不绝口,说他的书,书路清晰,角色表达逼真,这种绝妙的弹词,很难听到。

在评弹界中,马、姚、赵、王四大家之后,继之的有文武两状元,文状元即谢少泉,武状元为叶声扬,这是人们推崇他的荣誉称号。

由于他长期的琢磨和锻炼,所以上台说书时,一开口便能跳入书中,把自己不看成是谢少泉,而看成是书中的人物,因此,他所起的角色,都能惟妙惟肖。说表和他在人物口中的官白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语汇,用词用语精练而恰当。并能情绪饱满,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地去表达内容。少泉先生的说表,可说已达到了“思风发于臆胸,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演戏是生、旦、净、末、丑各人归一行,评弹则汇集于一人,所以评弹艺人必须要充分掌握书中每个人物的个性、形容和不同人物的语汇,而说表又需要和书中人物紧密地结合,所谓“说法中之现形”。这样才能发挥评弹的特有艺术,给听众带来美的感觉。

谢少泉老艺人,不愧是评弹界的杰出者,他对书艺的研究,处处关心,时刻不放松向各方面去吸收养料,对各种曲艺都用心听,尤其是对戏剧的学习。在上海演出时,夜书场散后,经过京剧场,遇到熟人招呼他进场看戏时,他没有一次回绝,也没有一次不学到一些本领的。他看到好的身段手面,一回到家里就对了镜面练习,以便将学到的手面身段,运用到自己的书中去。陌生人看来,当他发神经病,他却不以为然。他说:“对艺术不痴,决不能成功响档”,这两句话说得多么有道理啊!由于他这样的苦心学习,对塑造和刻划人物形象,运用面部表情,有独到的功夫。如他说的《三笑》中,有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三个小生,当这三人会晤一堂时,他能同时表演出三个神气、三条声音,且能分别得清清楚楚。

他说:“弹词,应向昆剧学习说白和唱腔,以及生旦的身段手面;评话,不论看甲书如《三国》、《英烈》、《岳传》;短打书如《水浒》中的武十回、石十回,和《七侠五义》等。要向京剧学习架子、手面,和开打动作等。这对评弹艺术的发展,是有所裨益的。

评弹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向注意于刻划人物,塑造典型人物的形象,少泉先生他在《三笑》中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祝枝山、大独、二刁,他塑造这三个角色,与别人有显著的不同。祝枝山是满面胡子,近视眼,他起这个角色不用双手,当捋胡子时,只以右手从前额上一拍,然后捋下去。为什么要这样捋呢?因为祝枝山是连鬓胡子,这样祝枝山满脸胡子就形象化了。祝枝山是近视眼,又带“斗鸡”,睁大双目,事物难辨,苏州俗语叫:“大眼眯觑”。他对祝枝山这一对眼睛的造型,更是动尽脑筋的。他在祝枝山口中哼着一声嗄嚯……唔,右手从前额上捋下来的同时,立即把双眼睁大,眼珠斗拢来,一个苏州人俗语称为“斗鸡眼”,带有风趣性的典型形象,就出现在听众面前。因此,听众称他为“活祝枝山”。

作为笑谑,讽刺对象人物的大独、二刁,他们的庸俗、愚蠢、吝啬、好色等等行为,在少泉先生的精湛艺术中,无不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了出来,成了听众最好的笑料。

《三笑》里的一对愚蠢透顶而又心存不良的宝贝兄弟,大独华同、二刁华喜,少泉把他们根据前辈传下来的艺术形象,加以改进和提高。大独出场的打号子,二刁出场的敲锣鼓,都有所改革;大独头的号子“哈势”两字,从丹田而出,“哈”字发音较重,“势”字从“哈”字音随之而出,其音略为拖长,恰巧与二刁的锣鼓紧相配合,出现了一付丑相,令人捧腹,堪称绝倒。他在全部《三笑》的角色中,都表现得出神入化,称得上是说、噱、弹、唱四字俱全的杰出的评弹艺人。

谢少泉有高度的艺术造诣,不但精于弹词,又擅于评话的创作和改革。他毫不保守,热心地去帮助他人,提高艺术水平。黄兆麟的《三国》,韩凤祥的《七侠五义》,钟士亮的《岳传》等书的情节安排、人物造型、战场交锋,都得到少泉同志的帮助。

他对艺徒的教授是最负责任的。他言传身教,一字一句的教,一个手面一个手面的表演给艺徒看,直到艺徒学会为止,真可谓是诲人不倦。艺徒的艺名大都是以莲字排行的。有夏莲生、郁莲卿、潘莲艇、周莲青、崔莲君等。最为优秀的是大弟子夏莲生,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

他早年遇到一位颇有学问,爱听评弹的江汀山,帮助他将《三笑》中的唱词作了修改和增加,但演出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唱词字句不够通俗,因此谢老将江汀山所编的唱词进一步修改,使之力求通俗。经他一改,词句雅俗共赏,更为听众所欢迎;《三笑》的内容,由此开始发生变化,终于开始成为谢派《三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