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赏《纪念张鉴庭先生百年诞辰演唱会》有感
王树滨
记得家母在世时节,说起评弹界张鉴庭张鉴国双档,总赞叹他俩“有真本事”,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张氏兄弟红遍书坛后,一天之中除却上书场,还要跑多家电台做评弹直播节目,紧张地穿行繁华市区的是他俩驾乘一辆带斗的双人摩托车,加上两套三弦琵琶“家什”,吸引着路人眼球而纷纷驻足,风驰电掣堪称时髦,成旧上海滩一风景线。张双档拿手的《十美图》《顾鼎臣》等,不仅使书坛票房价值创出新高,亦让“张调”十月怀胎、孕育成熟,建国后通过《秦香莲》《林冲》《钱秀才》《罗汉钱》《芦苇青青》《海上英雄》《红色的种子》《红娘子》等,“张调”终于脱颖而出、声震遐迩,迄今脍炙人口、流传不衰。他的角色行当适应范围颇具幅度,既涵盖衰派老生与老旦,也包括包拯那样的净角和颜大、王大奎之类的丑角,甚至尝试过《江姐》中沈养斋这样的反派。“张调”的概念,远不止唱腔和伴奏音乐的老辣独到,是说噱弹唱演面面俱到,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而张鉴国作为下手,无论唱做还是琵琶伴奏、音乐形象设计,可谓巧手下出细活,搭扣裁剪严丝密缝,旗鼓相当平分秋色,为“张调”立下汗马战功,荣誉榜上有他的一半。
一年前,听评话家金声伯先生应邀到沪于市社科院作“评弹讲堂”,演讲中举例张氏兄弟到苏州演出,当地评弹艺人为了抵挡上海来的他俩对书场票房的冲击,一位同姓张擅说《三国》的评话演员正进行到“七擒孟获”情节,竟然卖关子硬行造噱头,说道明天一回书乃“诸葛亮被孟获生擒,头被孟按入水缸内”,而引起场内一片哗然,显黔驴技穷以图抢夺听众。金老师此段生动掌故回放,说明张双档艺术当时所具之号召力。张鉴庭的艺术成长经历并非一路平坦,他出身贫苦,幼年就学艺唱过宣卷、绍(剧)兴大班、学过小热昏(滑稽)、京剧老旦等,17岁始入书坛,历经七进七出上海,至近而立之年方得初步成功独自立足。
鉴庭先生不幸在反右政治运动中受难,据悉给他身心带来的痛苦造成一个眼睛几近失去视力,现在重听现场版《十美图·闹严府》28回录音,在起某角色时,幽默地称角色如同“脱帽右派”,台下听众一齐迸发出会心的笑声,我只觉得笑声背后,是难言莫名的心酸。
十年前一次评弹名家到宝钢作客,那时张鉴庭先生已辞世,见享有“琶王”美誉的张鉴国先生手不得已搁下“家什”,又行走不便,我怀着敬仰之情上前一边搀扶他步入电梯,还询问道可有合意的接班人,心头闪过一丝“英雄迟暮”悲凉之感。因为鉴国老师出神入化的音乐天赋与弹奏技艺,留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后人无可企及,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曾专撰写《品弹常乐》一文记述此事。
由上海国际评弹票房与城市管理学院等主办、2月8日在市政协礼堂举办的这场演唱会,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是张门弟子王正浩、黄嘉明、魏少英、毛新琳、王承等联袂上台,形神兼备、原汁原味演绎先师系列经典作品,皆为书迷大众耳熟能详选段,展示薪传有后,令人欣慰之至。演出中有小插曲,大字横幅“张鉴庭先生诞辰100周年”因粘胶未牢,两个00字体一前一后脱落,读来先生仅剩1岁,现场顿时出噱,冥冥之中似乎先生天灵复活,我却以为此一刻来得幽默凑巧,意味着张调的艺术常青,返老还童,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009年2月9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