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海评弹团的前身——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成立,至今已五十余年了。半个世纪以来,上海评弹团的几代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为评弹这一江南奇葩的盛开不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十年前,首批十八位演员怀着投身革命的自豪感与光荣感,参加了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剧团。他们是刘天韵、蒋月泉、唐耿良、张鸿声、张鉴庭、姚荫梅、周云瑞、朱慧珍、徐雪月、陈希安、张鉴国、王柏荫、姚声江、吴剑秋、韩士良、谢毓菁、程红叶、陈红霞。建团次日,他们就肩背行囊奔赴治淮工地。数月后他们向上海人民奉献的新形式新内容的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连演连满三个月。上海评弹团的建立和成功的艺术实践,在评弹界乃至曲艺界树立了榜样,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章节。 其后,一批又一批的评弹名家和著名演员相继加入上海评弹团,如严雪亭、杨仁麟、苏似荫、杨德麟、吴子安、徐丽仙、吴君玉、薛筱卿、杨斌奎、杨振雄、杨振言、张维桢、江文兰、徐雪花、华士亭、华佩亭、薛惠君、朱雪琴、张效声、郭彬卿、张振华、马小虹、张如君、刘韵若、饶一尘、陆雁华、余红仙、赵开生、石文磊、吴静芝等,几乎汇集了当代评话和弹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佼佼者,不久又以委托培训、开办学馆或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孙淑英、沈伟辰、沈世华、江肇焜等后起之秀,精英荟萃的上海评弹团有着强大的艺术活动的实力。
他们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和社会各阶层,或潜心创作、或改编小说、或移植戏曲,产生了《罗汉钱》、《王孝和》、《刘胡兰》、《江南春潮》、《人强马壮》、《芦苇青青》、《南京路上》、《白求恩大夫》等近四十部中篇和八十多个短篇,还有数以百计的开篇小唱。为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谱曲获得成功,影响之广风靡全国。与此同时,本着推陈出新去芜存菁的精神对评话《三国》、《英烈》、《隋唐》和弹词《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描金凤》等传统长篇书目不断整理加工,并且从中精选段落自成一章,以中篇或折子书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产生了《老地保》、《厅堂夺子》、《三约牡丹亭》、《玄都求雨》、《庵堂认母》、《絮阁争宠》、《花厅评理》、《怒碰粮船》、《战樊城》、《金殿比武》等久演不衰的书坛精品。 上海评弹团的书目积累是编剧与演员的共同建树,评弹演员大都具有编创能力,建团后又有专业创作人员的加入,使剧本创作在主题提炼、结构完整、人物塑造丰满、作品的文学性等诸方面均有提高。尤其是资深编剧陈灵犀,在创作和整旧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海评弹团的艺术活动受到过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叶剑英、陈云、薄一波、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不止一次地观赏演出,陈云同志更是长期亲自指导上海评弹团的工作,关心整个评弹界的情况,对评弹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当上海评弹团的创作和演出日趋繁荣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评弹被扣上了“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黑帽子,诸多优秀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无一幸免地受到了批判,优秀书目和艺术流派全面遭禁,评弹这枝百花园中的江南奇葩枯萎了。 粉碎“四人帮”,文艺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然而十年浩劫对评弹艺术所造成的创伤何其深重,身心备受摧残的老艺术家们大都因年高体衰而退出书坛,中青年演员则难免技艺生疏……振兴评弹任重而道远。
历史终究是向前发展的,评弹这一植根于人民土壤的优美曲种始终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爱,也受到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的关爱。上海评弹团遵循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保存评弹艺术”的指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振兴评弹作着不懈的努力,抓紧人才培养、抓紧书目建设成为全团工作的重点。老演员虽很少登台演出,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导学生的工作;七十年代初从外团吸收的孙珏亭、庄凤珠等书坛中坚壮大了演出队伍,中青年们奔赴城乡书场在为听众服务的同时磨练书艺;创作人员分头深入到部队、农村、工厂及各条战线,他们齐心合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着新的业绩。
中篇评弹《骄杨颂》的编演成功,打响了新时期书目创作的第一炮,此后又创作了《丹心谱》、《冤案》、《春梦》、《女排英豪》、《真情假意》、《血海忠魂》等中篇评弹。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就的鼓舞下,上海评弹团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创作题材,编演了热情讴歌党的伟大业绩和人民群众崭新风貌的大量书目,其中有歌颂优秀知识分子的《赤子情》专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喜迎回归》专场;反映在改革大潮中自强自立精神的中篇《玉兰花开》;反映当今社会尊老敬老风尚的中篇《祖孙三代》;描写反腐败斗争的中篇《子夜行动》;以及新编历史中篇《河东钦差》、《狸猫换太子》、《八王逼宫》和《孙庞斗智》。此外还有一批短篇书目,也令人瞩目。2000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苏州评弹大赛中,参赛的创作书目中篇评弹《孙庞斗智》和短篇弹词《爸爸》、《权衡》、《较量》,全部获奖。在同年上海市小剧(节)目会演中,短篇评话《遗忘》获得剧目奖。
在创新的同时,优秀传统长篇书目的演出也再度繁荣,在艺术实践中又有为数不少的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如秦建国、徐惠新、范林元、郭玉麟、高博文等,他们在继承流派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条件和所演书目,不断探索,不断钻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演出业务骨干。更为可喜的是,大多数中青年演员在艺术实践的反复磨练中,在多年严格的业务考评促进下,逐渐造就了自编自演和修改演出本的能力,所编演的书目不乏佳作,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许。
上海评弹团曾多次赴海外演出和讲学,足迹遍及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以及港、台地区,受到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的广泛赞誉。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十年是短暂的,任何辉煌只说明过去,只有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才能与时俱进在新世纪建立新的功勋。上海评弹团的全体同仁将不辜负人民群众和党的期望,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评弹艺术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再谱新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