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刚出校门参加工作,正是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和所有同年代的人一样疯狂追星。只不过在我心中熠熠生辉的,是那些如天籁之音的评弹曲调、雅韵故事。听节目、赶演出、追演员,近乎痴迷。渐渐地还可以评头论足说说徐丽仙的唱、蒋云仙的说、邢晏芝的演,自以为是老嘎嘎觉得精辟着呢!第一年年终奖金到手,索性买了琵琶,学学弹唱煞煞念。
当年"雅韵书会"现场热线点播,能打进电话不容易啊,是真正的热线。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我运气好拨通了哇,主持人让我直接与蒋云仙老师通话了。一位崇拜的艺术大师,经常聆听她的艺术,在书场目睹她的艺术风采,哪有机会与这位大艺术说上话呢?这幸福的瞬间让我说什么好呢,急急巴巴只说了"我喜欢听你的书,你塑造的刘将军、王妈、沈凤喜太像了,在电台里听你说书仿佛有好几位演员拼档说唱……"那个真叫幸福啊!此后,与蒋老师保持了多年的联系,想不到这么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的名家对我一个小听客一点架子也没有。当年通讯不发达,都是书信往来,后来由上海的蒋锡麟先生安排,我还特意去上海拜访过她,她也热情邀请过我去她苏州胥江路的家里做客呢。有一年著名弹词演员徐淑娟要来苏州买演出服,蒋老师写信给我,让我联系厂方,买了一件当时比较昂贵的演出礼服,当评弹演员的陪客是我当年最开心兴奋的事啊,想不到小粉丝也能结交大明星,这是我迄今仍津津乐道的"光辉历史"。
人生是一场有缘分的相遇。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成立,由斜塘评弹角顾之明老师的介绍,我也荣幸地融入了这么一个大家庭。光阴荏苒,学会今年二十大庆。看看当年的照片,我真真还是一个小毛孩,或许豪情万丈却不知天高地厚,有幸身边是一群可敬可爱的长者,几十年如一日欢喜评弹痴迷入骨,或多或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敬评弹。也许因为年龄比较小一点嘴巴甜一点吧,大小活动大半都带着我。1994年随学会一行人同去宁波参加评弹联谊活动,众老师宠爱着力捧着其实却是我第一次破口唱的丽调选曲《梨花落》,也许是年轻不知轻重,竟然没有怯场,没有卡口,唱毕受众表扬至今历历在目。
学会大家庭虽说见面机会不是太多,但总能因评弹而定期定时相聚,这些人、这些话题、这些如故的感觉一成不变,纵然不见面也不觉得遥远。每次见面还总有礼物,总是那么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你上次的照片,这是你欢喜的节目碟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