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热的早,热的历害。但对热爱戏曲的人来说,这个夏天过的很开心,因为,今年是祝贺星期广播戏曲会开播三十周年,上海各大剧团,各大剧种都准备了好戏和大戏,在戏曲舞台上争相上演和缤纷亮相,戏迷们可以一睹风采,一饱耳福。
曾记得,约在一九八四年的七.八月份,在和平电影院由上海星期广播戏剧会直播了一期《化作春泥育蓓蕾——评话名家携新苗》演出专场。这天上午,剧场门口人头攒动,没有票的,纷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一边挤,一边问:“有票退吗?”这次专场,把素有“巧嘴”之称的苏州评弹团的金声伯也请来了。我父亲吴子安已有多年未上台演出了,这次他不顾年老体弱和二位爱徒周苏生、张小平一起同台演出,他们都是评弹科班出身,因是星期日所以我陪父亲去了剧场。这次演出的是《隋唐》一折《程咬金拜寿》,讲的是程咬金抢得黄岗银子后去秦叔宝家为秦家老母亲祝寿的故事,把程咬金的又憨厚又孝顺的“戅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三位的出色表演,引得台下观众笑声掌声不断。
评话三个档表演形式不多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评弹团组织过一次春节团拜,在这次团拜上也表演过评话三个档,那是张鸿生、张效生、朱庆涛,也是一个先生,二个爱徒。说的是《英烈》中的一折《三个戅大行酒令》把胡大海表现的活灵活现,他们行酒令的规矩:是要有这句话没这个事,如“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是一句俗话,但事情是没法做的,小小螺丝壳里且能容下十几个人!他们三人的表演使台下的人笑得肚皮肉都疼。
回想起当时专场演出的情景,这些评话名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在文革中被剥夺了上台演出的权利,现在能和自己的爱徒同台演出,能不高兴吗?这几个老演员平时也难得碰头,他们在后台有讲不完的话,但已临近中午了,只能互相珍重道别。当年的三个档,现只剩张小平一个人了,他现在既是演员,又是评话老师。
我作为评弹老艺术家的后人,愿张小平老师身体健康,能把“吴派《隋唐》”传承下去,使海上吴音再现奇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