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 3月8日电 方言说唱形式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很常见,但多因地域局限流传不远。然而,苏州评弹以其吴侬软语、妙音清词,引得外地人、外国人也会听得上瘾。
作为苏州评弹代表人物,邢晏芝日前刚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听听她的邢派“晏芝调”,更能感觉到吴语“软、糯、甜、媚”、评弹“说、噱、弹、唱”的魅力。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的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以吴语为基础叙述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评弹在清乾隆时期已十分受追捧,至今已流行了200多年。
去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57项曲艺中,苏州评弹赫然名列第一。目前,在现代文化娱乐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下,苏浙沪三地仍有数百万评弹爱好者和近十万每天进书场掏钱听书的老听众。
邢晏芝生于1948年,于1962年开始师承其父——人称“开篇大王”的邢瑞庭,又与其兄邢晏春长期合作拼档演出。她天赋佳嗓,音色甜润,深得其父演绎的流派真传,尤精祁调、俞调及杨派俞调。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脱胎于缠绵悱恻的俞调、祁调,吸取姐妹艺术唱腔的因素,创造了邢派唱腔——“晏芝调”。其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贩马记》,以及《密室相会》《杜十娘》《林黛玉》《贵妃篇》等唱段开篇。
邢晏芝介绍,评弹是说唱艺术,伴奏用的乐器多为琵琶和弦子(三弦),以一男一女搭档为多。男的操弦子,为上手,主饰生角;女的则弹琵琶,为下手,主饰旦角。表演手法主要为“说、噱、弹、唱”。说即说白,叙述故事情节;噱即插科打诨,活跃气氛;弹是指乐器伴奏;唱即是唱腔,通常用来表达人物内心活动。普通的评弹演员只能做到基本的“说、噱、弹、唱”,而真正优秀的演员能够“说、噱、弹、唱、演、手、眼、身、法、步”合一,在弹唱的基础上充分演绎各类人物、情绪、题材。这样的功夫既需要天赋,更多要靠后天的苦练。
“苏州评弹是传统艺术瑰宝,值得我一生坚守。”邢晏芝说。当三弦琵琶叮咚响起,吴侬软语娓娓道来,从那清丽婉转、抑扬顿挫、韵律有致的词曲中,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如现眼前,茉莉、白兰、丹桂、腊梅的香气也似乎扑鼻而来。
作为苏州评弹学校的副校长,邢晏芝说:“苏州评弹学校办了40多年,我在这个学校任教也有20多年了,教过的学生已有上千名。传承人的责任就在于传承,大概选择我的原因就在于我是教师,并且醉心教学。”
于1962年创办的苏州评弹学校,可以说是评弹界的人才基地。江浙沪三地活跃在各大评弹团的演员,有95%都毕业于此。
从成为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始,邢晏芝就有意识地培养评弹新秀。一方面,她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每年每届招生60人左右,两三年后从中挑选天赋优秀、有志于评弹事业的学生成立“传承班”。每位进入“传承班”的学生都必须签订责任状,保证在离开学校之后的5到10年间从事评弹艺术表演。另一方面,邢晏芝和其兄邢宴春一起寻找“邢派”传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邢晏芝对记者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她而言是超越以往任何专业奖项的最高荣誉,对她的艺术人生是一个肯定。“虽然我快要退休了,但我会继续致力于苏州评弹事业的发展,对我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份职业,而是我一生的事业。”(记者 蒋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