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庭 唱红江浙沪
苏州评弹名家邢瑞庭,一生演艺事业辉煌,演艺外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谈,尤其是培养出了一双同为评弹名家的儿女邢晏春、邢晏芝,为邢氏光耀门庭,也是对评弹事业的巨大贡献。我们邀请老报人王公企先生写此文,许多是资料记载所没有的第一手资料,殊为难得,以飨读者。
———编者
声誉满载功成名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苏州弹词业中涌现出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血气方刚,师出名门,各有专长,其中有位邢瑞庭,被公认为带头大哥。
他天赋佳嗓,甜糯圆润。当时一些名家的流派开篇,他学啥像啥,弹唱能以假乱真。那时的邢瑞庭年少气盛,精力充沛,嗓音又好,听众打电话到电台点唱的电话铃声不断,他有求必应,点啥唱啥。有一次在沪上国华电台唱开篇,他从晚上一直唱到第二天凌晨二点敲过,一共唱了三十多只开篇。
邢瑞庭在电台播唱开篇,持续了好多年,在上海的电台掀起了一阵不小的“开篇热”。此后,苏州、无锡、常熟、杭州的各家电台也争相播送他唱的开篇。一曲“什锦开篇”从祁调唱到俞调、从蒋调唱到薛调,一只开篇能唱十多种调,耐人寻味,堪称一绝。尤其是他唱的徐调开篇《寇宫人》,著名滑稽艺人张冶儿和几个听众在收音机旁听,都说是徐云志在弹唱,张冶儿和邢瑞庭很熟,一听就否定。双方争执不休,提出以一桌酒菜打个赌,并立即打电话到电台询问,电台回答是邢瑞庭,张冶儿因此赢得了一桌酒菜。
邢瑞庭的“什锦开篇”唱红江浙沪,被广大听众美誉为“开篇大王”。邢瑞庭首创的集锦开篇,为推广、普及苏州弹词音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长篇弹词使用多种唱腔开了先河。
当年的邢瑞庭在电台唱《螳螂做亲》、《乞丐歌》、《大饼油条做亲》等通俗开篇,都是一些热心爱好评弹的听众写后寄给他唱的。还有一些听众帮他一起编出《知音集》、《书迷集》、《开篇集》小册子,免费赠给评弹知音,邢瑞庭的什锦开篇编入大百万金开篇书,开篇格式是上面列开一排流派演员的姓名,每一位流派演员的姓名下是几句其代表的唱词。如:徐云志;伶俐聪明寇宫人,她奉主命且向御园行。她手捧妆盒收忐忑,一步一思沉吟。朱介生;怜我怜卿诸事伤,颦卿染病入膏肓。花残月缺香消歇,小姑居处本地郎。祁莲芳,可怜哭急叫一声夫,咽喉噎住口含糊。先哭哥,慢哭夫,人家道奴哭姑夫,幸亏得姑(哥)夫两字差不多。薛筱卿;他是未见娘亲先断肠,随儿娘亲泪两行。和身扑倒娘膝下,万种心酸哭一字娘。沈俭安;说到太太见儿如获宝,千分欢变作了万分伤。泪眼糊涂难仔细,含悲咽喉唤儿郎,双手前来捧面庞。朱耀祥;家树听,把眉颦,说道卿卿何必话前鹿。想我是偶然散步天桥去哪知道游艺场中遇见卿。周玉泉;可笑当家俚奈呒主张……可惜这些书在“文革”中已遗失了。
传承艺术严谨治学
“光前裕后”是苏州评弹艺人们自励的口号,“出人出书走正路”是陈云同志对苏州评弹艺术的指示。邢瑞庭一生也是苏州评弹艺术从被传承到传承的一生。
由于他出身寒门,他的入室弟子中,除子女亲戚外,均是出身寒门。从这些弟子们身上,他看到了当初自己学艺时的影子,了然那份艰辛,唯求学生的是:说书须立德,一定要争气。不要与人争,要与自己争。他曾经执教于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和苏州评弹学校,兢兢业业,循循善诱,为学生释疑,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教书育人是个苦差使,用他自己的话说:“年纪大了,要看下一代了,比如种一盆花,黄的叶子渐渐脱落,也并不是无用,可以变作烂污泥,当肥料,让花长得更好。 ”正因为这种精神,他培养出无数的优秀人材。
教育上接受最多的是其三个子女,邢雯芝、邢晏春、邢晏芝,均是高级演员,各有专长。三个子女曾在或还在苏州评弹学校任教。邢晏春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国家级传承人,每有余暇,笔耕不辍,大有乃父之风。邢晏芝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国家级传承人,创始晏芝调,声名卓著。两人亦多已桃李成行,瑞庭公亦可欢笑于泉壤矣。
邢瑞庭作为前辈弹词名家徐云志先生的得意门生,邢瑞庭先生也是擅长说《三笑》和《贩马记》的名家。他和同拜徐云志的严雪亭、王御亭、祝逸亭三位先生,被听众誉为“一正梁四庭柱”的说法。 1959年浙江省曲艺团成立之际,邢瑞庭先生和评话名家汪雄飞先生、“翔调”流派唱腔的创始人徐天翔先生以及蒋月泉先生的大弟子王柏荫先生等九位先生从上海去往杭州,为组建浙江省曲艺团作出很大的贡献。
在十年浩劫中,他历尽磨难,横遭诬陷身心备受摧残。等到雨过天晴,拨乱反正,他已进入古稀之年,退休回到了故乡苏州。邢瑞庭先生晚年对终生相许的弹词艺术依然痴心不变,守志不渝,直到2006年4月5日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邢瑞庭先生他所造就的邢氏一门四杰——邢瑞庭、邢雯芝、邢晏春和邢晏芝的辉煌佳话,其中也应该感谢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瑞庭先生的夫人邱蕴玉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相夫有功,教子有功。
出身寒门拜师学艺
邢瑞庭1916年出生于苏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城市贫民,出卖苦力营生,母亲是家庭妇女。邢瑞庭是长子,家有弟妹五人,一家人蜗居在一间破屋内共度光阴。终因家贫付不起学费而辍学,十五岁的邢瑞庭,经人介绍拜弹词艺术家、徐调创始人徐云志先生为师,在苏州日夜二家书场听书学说《三笑》。翌年中秋随师去上海,上海生活开支大,除节衣缩食外,他只得努力学艺,求得早日出山登台演出。他的性格内向温和,然而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刚强,自定三非规矩: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好不可,因为非此没有退路。16岁秋,学书只一年,从一无所知开始,到学成整部《三笑》,只有三个多月,速度可说奇快,且弹唱上已初露头角,即受聘于周协记电台播音,接着惠灵电台、鹤唱电台相继礼聘,解决了生活问题。其时父亲又失业,少年邢瑞庭就负担起全家人的生活。
邢瑞庭16岁登台唱《三笑》,跑遍江浙沪在书码头,白天演出,晚上坚持学、练、唱、演,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为他的评弹艺术打下了基础,他单档弹唱的传统长篇弹词《三笑》,年轻时就蜚声江浙沪书坛。
邢瑞庭个性内向,不善于交际,更不惯阿谀奉承。然而他的内心却是个善良的人。对于失业的父母,至诚至孝。对于幼弟弱妹,竭尽长兄责任,一个个抚养至立业成家。对于子女,循循善诱,尽力培育,使各有所成。对于同道朋友,十分忠诚,偶有所求,总能尽力出手相助。在书码上演出,凡过路演员有难求助,他总是遵循行规,招待一宿二餐,临行资助路费。他曾说道:我也是苦出身,同道人有困难,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邢瑞庭一生曾收过许多入室弟子,却从不收受拜师金。也不要请客摆酒等排场。教授学生总是尽心尽力,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遇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倒贴路费、生活费是常有的事,只是希望学生能专心学艺,早早成材自立,所以,学生们都十分敬重和爱戴他。轻财重义,乐于助人,已经成为邢瑞庭先生的习惯。
弹唱艺术享誉江浙沪弹词艺术代代传
《邢瑞庭先生弹词艺术纪念文集》面世
《邢瑞庭先生弹词艺术纪念文集》最近在苏面世,可喜可贺。这本精装、珍贵、典雅的文集,图文并茂,令人耐读。封面书名由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所题,序言《缅怀与传承》由沈祖安先生所作。目录共分五章,别开生面,篇章一:幼(1916年-1932年),出生寒门,拜师学艺。篇章二:壮(1934年-1957年),声誉满载,功成名就,轻财重义,乐于助人。篇章三:强(1959年-1982年),离沪赴杭,组建浙曲。篇童四:耆(1982年-1990年),传承艺术,严谨授学。篇章五:耄(2000年-2006年),痴心评弹,热爱生活。全集图片大小九十余幅,幅幅珍贵。题词怀念书写的文化界著名人士有:施振眉、罗扬、孙祖安、孙家贤、姜昆、吴宗饧、侯耀文、侯耀华、周良、葛德瑞、钱法成、刘厚生、高福民、胡一飞等先生。在“幼、壮、强、耆、耄”篇章中著文的有:王公企、李介夫、邢晏春、邢晏芝、邢雯芝、沈祖安、王荫秋、陶谍炯,彭本乐、蒋饧麟、朱炜、余红仙等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