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白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由于它的演出地域南不出浙江嘉兴,西不过常州,北不越常熟,东也超不过上海松江。地域小,艺人多,听众要求不一,迫使艺人在创新书、新腔、新的表演风格等方面去作各种探索。

说起苏州评弹的演出方式,大体可分三种,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其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另外,弹界曾有这样一句行话:“多放点‘肉里噱’,少弄点‘外插花’。”所谓“肉里噱”,即一种符合人物性格刻画和规定情景所赋予的言行,会使观众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笑。而“外插花”则是不合时代背景的夸张语言和行为或故意以肢体动作来丑化有生理缺陷的人物等等,是一种硬噱头,只能搔观众胳肢窝来博尔一笑。

评弹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有的演员说法严谨,语言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做“方口”。有的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做“活口”。有的演员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相反,则为“慢口”。有的演员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有的以起某个角色见长,如有“活关公”、“活周瑜”、“活鲁智深”等美称。

熟悉评弹的人都知道,它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投身于传承这一艺术,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