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11日)下午两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音乐厅内,一台好戏正在上演。苏剧《花魁记·醉归》、昆曲《千里送京娘》及《长生殿·小宴》三出经典折子戏精彩纷呈,演员均是“重量级”——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芳、王振义、俞玖林同台献演,台下数百名大学生观众大饱眼福和耳福。由江苏省政协和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也由此成功落下帷幕。

苏大学子“听戏看戏”修学分

2007年3月,这项由江苏省政协主办的活动正式启动,每届活动均在“大戏”中开幕,又在“大戏”中落幕,其间历时都有整整一个学期。活动以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在新校区开设的“戏曲评弹鉴赏”课为基础,每周一次,遍请我省政协委员中的文艺界著名演员到苏州大学的课堂上为大学生们讲课、表演。学生们“听戏看戏”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时还能修到学分,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属创新之举。

“戏曲评弹鉴赏”课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分为戏曲和评弹两个部分,戏曲又涉及昆曲、京剧、越剧、扬剧、锡剧、苏剧等多个剧种,内容丰富而形式灵活。一学期中两部分内容交替进行。在省政协昆评室的大力支持下,梨园各路名家赴苏州大学授课,如评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继承人金丽生、邢晏芝;昆曲传人石小梅、孔爱萍;锡剧传人倪同芳、小王彬彬;扬剧传人徐秀芳、姚恭林;越剧传人竺小招以及淮海戏、京剧、梆子等戏曲大师,他们用精到的戏曲氛围感染学生,并悉心教导。让学生开始熟悉认知我国戏曲文化的无限魅力并且喜爱上这门艺术。三年来,戏曲评弹鉴赏课都是苏大文学院学生报名最火爆的一门选修课,常有兄弟学校的同学看着课程进度表上的“名家大腕”羡慕地感慨:苏州大学的学子,真有福!

在朱栋霖教授看来,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没有观众,而是没有去培养观众。而当今最有潜力、有能力来欣赏鉴赏戏曲的人群莫过于大学生了。大学生作为高文化人群,应该说是一个时代中最有认识欲望、最能欣赏艺术、最能兼容并蓄的一群人,所以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戏曲的大学生观众:“鉴赏课的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培养兴趣,我们把各类剧种中最精华最美妙的部分,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吸引住他们。而传统的讲理论、讲历史、讲作品分析,只会把现在的学生们吓跑。 ”

为了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朱教授也是动足脑筋,每授课前,他都会和演员一起备课,唱哪个片断,从哪个点切入,都要经过细细推敲。“比如开幕式上讲京剧,那就得选《贵妃醉酒》最具代表性的一折,然后把唱词逐句分别讲解;讲评弹的心理刻画,就选《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廊会”一折,最细腻深入不过了;还有在评弹教唱的课上,选来选去还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因为比较有歌曲的特点,学生容易上口,气氛好,收获大……"听朱教授娓娓述说每节课的设计特点,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实际上,每堂课上朱栋霖老师都会穿插给同学们介绍各个剧种的特点、剧目的故事情节,为了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在叙述表述上朱教授也是相当“80后”:“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打工仔”、“赵匡胤偏偏不为所动,相当地酷”……类似的讲解常把同学们逗得哄堂大笑。

“大腕”老师用真诚感动“戏盲”学生

很多同学告诉记者,置身于课堂上,才明白什么是梨园的德艺双馨。来给大家授课的可以说都是“大腕”,面对的却是一帮“戏盲”、“书盲”,但这些大师们丝毫没有架子,没有怨言,个个平易近人,质朴认真而热情。在表演时,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手势都丝毫没有懈怠。同时,老师们都非常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例如在“京剧艺术的魅力”这堂课中,朱雅老师表演了一段仪态万方灵动传神的戏曲程式动作,然后请十位同学上台学习表演,课堂氛围生动活泼,课后很多同学还经常在宿舍里有模有样地回忆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再如石小梅、孔爱萍老师的昆曲艺术课,她们不辞劳苦,将昆曲化妆及服饰行头带到了课堂,当堂上妆表演。打底彩,涂腮红,画眼睛,拍粉定妆,画嘴唇,包头……第一次看到戏曲化妆的全过程,娴熟的动作,神奇的技巧,雅趣盎然,同学们都惊叹不已。

将同学们学习戏曲的热情推到最高点的,也许是盛小云老师教唱弹词开篇《蝶恋花》了。对于评弹教唱这种学习方式,同学们一直是关注和喜爱的。在那几节课上,盛老师逐字逐句教同学们演唱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由于很多人不懂苏州话,这给教唱工作增加了难度。但盛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认真讲解,亲自操琴为同学们伴奏。在盛老师耐心认真的指导与鼓励下,同学们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两轮课后顺利学完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并且越唱越好,获得了盛老师的多次夸奖。课堂上广大同学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试想,几百人济济一堂,一人教,百人学。一人琵琶伴奏,几百人心口唱和,一人尽情展示,几百人自我陶醉。这样的师生互动的形式无限地勾起了大家的兴趣,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大腕”老师们的真诚震撼了同学们,使得学生们对戏剧鉴赏课的热情持续升温。戏剧鉴赏课首批报名听课的学生有二百多人,而每次上课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每堂课,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1001阶梯教室都爆满,经常还会有同学怕没有位子,在课前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教室。他们对这门课的热情可以说让人始料未及。每堂课结束后,有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地写下了课堂小结与评论感悟。

传统戏曲文化绽放青春的花朵

当代大学生观众与古老的戏曲文化之间相隔有多远?“80后”的大学生能和舞台上的演员们共鸣吗?对于记者的这些问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得主,昆、苏剧表演名家王芳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振义的回答非常一致——“大学生们能入戏,台上台下互动非常好,学生热情、朝气,有时候他们的反应还能给我们的表演带去灵感和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很喜欢到大学校园为学生们演出。 ”

这正是“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传统戏曲内在的感召力依然能打动年轻的大学生们。记得朱栋霖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离不开热爱它的观众以及社会影响力,大学生们并不是一定不爱戏曲,而是缺乏了解这门艺术的机会。而三年来,同学们对“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对戏曲评弹鉴赏这门课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反响,让大家有理由相信,只要架起一座桥梁,戏曲这种陶冶人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就可以重新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感受吧——

我就是个地道的扬州人,对于扬剧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这次给我们讲扬剧的是我早已仰慕很久的扬剧名家徐秀芳老师,她介绍了我们扬州的特色,以及孕育在这片沃土上的扬剧,她的表演十分的精彩到位,唱穆桂英和王宝钏,她能融入这个戏中,把不同性格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

——苏州大学06级广告班 曹啸


  我爱上了评弹。在当当网上一下子买了好几张碟回来听。我被蛊惑了。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把苏州评弹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好的东西,雅的艺术,也许在时代的变迁,潮流的更迭中屡经兴衰地变更,但美就是美,总会有人爱,总会找到她的知音。

——苏州大学06级广播电视新闻班 居丽锦


  我以前不喜欢戏曲,不耐烦一句念白或唱腔拖得老长老长,情节进展太慢。但欣赏了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贵妃醉酒》,被京剧的雍容华贵和细腻绵长深深地打动了;聆听了朱雅老师的讲解,又很为自己年少时的浅薄无知而羞愧。京剧的美是含而不露的中国风情,唱腔清亮婉转,余音袅袅,身段灵动传神,行云流水,千回百转地表情达意,将古人的点滴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美不胜收。

——苏州大学文学院07现当代文学专业邓倩


  于丹说,“昆曲是一种奢侈品”,表演昆曲,需要深厚的功力,它“奢侈”的是演员的青春和汗水。看着石小梅老师吊眉的样子,那一刻,我有了新的感悟,我想,我是幸运的,我有幸看到了昆曲的辛苦,看到了这一奢侈品中辛苦的一隅,看到了立体的昆曲。

——苏州大学05级新闻专业 笪蕾(原载《姑苏晚报》05版)

王芳、俞玖林为大学生联袂出演《花魁记·醉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