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丽调,怀念那段评弹情怀
一个人的记忆往往记载着对一段时期的经历
而一段声音的记忆谱写着一个时代对过往的怀念
时间不断流逝却抹不掉曾经的情怀
提起“丽调”
总是能勾起江南人对往昔的一段回忆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徐丽仙先生的唱腔
依旧在缓缓诉说着评弹的历史
此时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
重温人们心中对先生的珍贵记忆
【徐丽仙介绍】
评弹“丽调”的开创者。开宗立派的徐丽仙在艺术上以执著著称,她勤奋学艺,四处求教,凭借个人的刻苦精神和对艺术的敏感天赋,终于在“蒋调”、“徐调”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曲艺形式的唱腔和音乐特点,创造了与评弹其他流派迥然不同的“丽调”。
1953年春徐丽仙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度与桃荫梅拼档演出姚改编的长篇弹词《方珍珠》。1954年与刘天韵拼档演出长篇《杜十娘》、《王魁负桂英》,及《三笑》,1956年曾以《情探•梨花落》选曲赴京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1959年改任上手与张维桢拼档演出长篇弹词《双珠凤》。1963年后又与周云瑞拼挡演出改编的长篇《丰收之后》。1977年田患癌症辍演,治病期间仍以极大毅力,继续谱唱新作,灌录唱片。1981年左右并曾多次抱病登台演唱。徐参加过《罗汉钱》、《刘胡兰》等部中篇的演出,其所谱唱书中唱篇,不少成为了长期演唱的保留节目。“丽调”初以柔和委婉,清丽深沉为特点,之后,结合谱唱各种历史、现代题材的唱词,对唱腔、曲调作了很大的革新和发展。增加了明朗刚健以及流利欢快的一面。其代表作有《新木兰辞》、《情探》、《阳告》、《六十年代第一春》、《见到了毛主席》、《年青妈妈的烦恼》、《全靠党的好领导》、《饮马乌江河》、《黛王葬花》、《望金门》等,不下30余支。“丽调”对弹词音乐的发展,以及弹词女声唱腔与演唱方法,都有卓著的贡献。
唱词
东风浩荡振人心,
万紫千红一片春。
春耕生产忙碌碌,
田间音乐处处闻。
但听那枝头小鸟喳喳叫,
百鸟争喧闹盈盈,
公鸡喔喔啼不住,
布谷声声催春耕,
齐唱那一年之计在于春。
大姑娘挑选良种在地里播,
真好像三弦琵琶的俏声音,
大嫂嫂织补渔网像穿梭样,
宛如那竖琴独奏要仔细听,
大哥哥手拿齿锯修农具,
宛如那轻轻独奏的小胡琴,
还有那小伙子高音悬铁锤,
铸造镰刀当当叮,
宛如那小镗锣敲得十分轻,
老农民敲开豆饼把那肥料拌,
宛如那打鼓记记在鼓中心,
擂出咚咚战鼓声。
更有那锄草的大娘们,
带了一群红领巾,
谈笑声不尽,
难分高低音,
宛如那笙箫管笛一齐鸣。
还有那运肥队伍高声唱,
山歌唱给党来听,
他声声唱出志凌云,
千万般乐器齐合奏,
千万条声音是同一心,
此曲只应人间有,
天上哪得一回闻,
真是大地春暖美无伦。
【吴新伯介绍《闹春曲》】
《闹春曲》是一首反映春耕生产时繁忙景象的开篇。此曲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农民春耕时田间的各种声音形象地拟化为各种乐器演奏的“春耕协奏曲”。徐丽仙先生的众多唱段中我对她的现代作品情有独钟,从《六十年代第一春》到《饮马乌江河》、《朋友朋友休烦恼》、《望金门》等,徐老师的唱一直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甜美软糯悦耳动听是丽仙先生的唱吸引我的最大原因。《闹春曲》也是如此,在唱腔设计时音随词意,气随情回,曲调清新淡雅,简而不陋,朴素但不平凡,简约却不简单,令人回味无穷!如果用苏州话来表达我听这首作品的感受,那就是二个字,"好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