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7日电 路过浙江德清新市古镇西河口,昏黄灯光下,河水涟漪与光影织成了一幅浓郁的水彩画。那是夜晚。

行过古镇寺前弄,沿着青石板路一直信步走去,翻过寺前桥,小桥流水韵依依。古石桥依旧矗立在河上,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于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中,忽然听到了有穿透力的女声,伴随着弦子琵琶声。觉海寺路30号,木头墙壁上挂一块黑板,上写:旧上海风云,上海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李子昂、曹莉茵;今日客满。原来6月1日是新市书场开张的第一天,几十年沉寂后,这一广受古镇市民喜爱的传统戏曲又回到了当地居民身边。

沿着一条狭窄的弄堂走进新市书场,眼前豁然开朗,是一个天井。绣球正在展露芳华。一旁的大缸中,荷花亭亭玉立,碧叶肥壮。再进去的厅屋名为孝友堂,台上,两位说书先生正在唱着开篇。几十个市民正在凝神倾听。评弹的开场白就是一个开篇,这次的开篇是新木兰辞。琵琶弦子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听众很静,开篇结束后,才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此番将评弹带回来的,是德清县新市镇人沈正强,他自幼喜爱评弹艺术,是一位地道的评弹粉丝。家族上辈也有说唱艺术的传承。得到了新市镇政府的支持,沈正强将沈家的老宅孝友堂重新修复,改造成了可以容纳70人听书的新市书场。

新市书场的首场演出请来了上海评弹团的李子昂和曹莉茵,两位国家一级演员的演出行程虽已排到了2019年,但是来到沈正强私人开设的书场演出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据我了解,这是第一家。听评弹的受众大多都是老年人,书场相当于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私人花钱花精力来做这个事情,我们应该用掌声给他鼓励。”曹莉茵说。

据悉,新市书场首演《旧上海风云》从6月1日开始会连续演出15天。花20元可以听一场书。书场内几乎每天爆满,还有不少人站在门外听。钱大伯的家人早早地帮他订了票,中场休息的时候,他告诉记者:“评弹不比越剧、京剧,艺术形式还是偏小众。新市老底子书场停办之后,我只能听磁带了。现在开了新市书场,可以经常过来听了,打心眼里觉得很高兴。”

几十年前,新市作为德清县之首镇,地处杭嘉湖中心,书场又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光景,恐怕要从年事已久的评弹爱好者口中得知了。在新市书场外,今年已是93岁高龄的施剑青老人说到,从他6岁记事起,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市当时就有四个书场。对于这四个书场的位置,他还记忆犹新。“当时,新市书场来的名角可不少,基本上评弹界有名的好角色都来过,有姚荫梅、薛筱卿、陈雪舫父子,这些都是当年响当当的名角。大书就有本地的杨莲青。”说起这些,九旬高龄的施剑青如数家珍。

据记载,新市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便出现了以“三翘板”形式说唱的简易书场形式。至清朝咸丰年间,由宁波人正式在北街开办了首家评弹专业书场,命名为“一枝春”,开启了新市评弹书场的辉煌历史。新市古镇书场还以众多刁钻的听客闻名评弹演艺界,这里的本地老听众,欣赏水平极高,不单是欣赏,戏后还能与演员交流,对演员的说白、运腔、流派、音色、咬字、手式、醒木应用等书艺,进行当面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新市老辈评弹听众中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新市码头关,难闯苏杭大上海。”

新市书场的回归是近年来新市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的修旧如旧,新市古镇呈现出了浓郁的海派特色与江南古镇韵味。行走其间,既能感受现代风味,又能感受到骨子里的古镇味道。来自长三角等地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体味与江南其他古镇不一样的原生态韵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