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琴是评弹流派唱腔“琴调”的创始人。琴调衍化自沈(俭安)调。在发展中,又吸收借鉴了俞调、夏调、小阳调等流派唱腔,以爽朗雄健为主要特色。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琴调的节奏强烈、跳跃。她运用节奏来渲染气氛,也通过节奏来表达感情,塑造形象,营造意境。比如,她弹唱的《轻台报喜》,就用轻快、跳动的节奏表现了作为小儿女的婢女翠苹的活泼机智。而具有“一曲百唱”特殊的评弹唱腔琴调,通过节奏的变化,既能表现欢快,也同样能表现悲戚的感情。正是在琴调跳动的节奏里,朱雪琴往往恰当地运用停顿和延长表现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悲戚感情。如她演唱的《梁祝·楼台会》中,“今生难以成连理,要想挽回难挽回,不如扶病把家还。”三句中,连用了两次停顿,一次在“要挽回”之后,一次在“把家还”之后,就在这两次停顿里,蕴涵了梁山伯的满腔辛酸。正如画家画水:“求假于物,以发其湍瀑。”她假助于这停顿,将心中压抑的悲忿之情,以湍瀑之势,喷发出来,给了听众以强烈的感染。
倘若说,节奏是琴调的骨骼,那末,气乃是其骨髓。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写文章着重那股气,唱琴调也着重那股气。气究竟是什么?可以说就是内在感情的长流。唱有断续而其气不断。唱调所至,气韵随之。有时,唱调尽了,而其气不尽。这样,内在感情生发而成气势,气势又驾驭了唱调,机神所到,生气勃勃。
琴调既有刚劲的节奏,雄健的气势,其感染力也是强烈的,而其表现力也是强的,她的音乐形象也是鲜明生动的。如她所唱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中的那句“五星红旗红满天”,在“满”字的甩腔中,唱出了红旗迎风飘舞,满天映照的形象。《游水出冲山》中所唱的“一手托住战友身,一手划来两足蹬”,爽利遒劲,唱腔刻画出了人物壮健有力的动作,和勇敢刚强的气概,形象鲜明。
朱雪琴在演唱时,很注意发挥其弹唱的表演性,她不但深入书情、人物,而且在演唱中,更配以富有表现力的手面动作,使听众在得到其听觉效果的同时,更辅有视觉的效果,遂使她的演出神采飞扬,气韵生动,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
转载自《新民晚报》2013-3-2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