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本应是一个安享晚年的岁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史呈林却还奔走于各地演出。肩上的一种责任,心中的一个信念,手中新新旧旧的皮影人儿,如同一双无形却有力的手,搀扶着老人走过无数个演出的夜晚。
“我七岁就跟着父亲学皮影戏,唱的、耍的都一样样、一句句的学,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独立的演出。年轻的那会,人们都喜欢皮影戏,我们就到处去演。庄稼地旁边、冬天结冻的粪堆上、学校的操场等都是我的‘舞台’。”老人和记者边走边聊。
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不时用手抚摸着双腿,问其原因。他说:“年轻的时候不太注意身体,数九寒天为了演出时方便,也就不怎么注意双腿的保暖,一出戏最少也得三个小时,一场戏站下来双腿多数时候就麻木了。现在老了,有了病根了。”
老人爱皮影。在最近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上,老人又一次秀起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他说:“只要大家愿意看,我就愿意演,再累也值。”
可这份爱却让我们觉得亏欠了什么。
中国道情皮影传承的尴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口道来上映的3D大片、好莱坞知名影星,少不懂事的孩子吵吵闹闹的要让父母带着去看功夫熊猫、蓝精灵。道情皮影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新时代字典里的“词汇”,无名、无位。
为了保护濒危的民间传统文化,从2003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濒危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成为首批入选的项目之一;2006年,其又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这样的保护给予环县道情皮影的究竟是什么呢?
史呈林,作为道情皮影国家级的传承人,作为道情皮影的民间大师,却愁于无徒。
“儿子觉得唱皮影戏没前途,自己搞副业。我陆陆续续带过的八九个徒弟,后来都改了行。” 史呈林说。
“学皮影戏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学得来的,除了要费时间,还得花心思,得讲究一个‘悟’,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个。”说到这里,老人无奈的摇了摇头。
文化节会举办的如火如荼,四方游客观看的兴高采烈。然而,作为一个数十年演唱道情皮影戏得老人,却有着自己的担心。
“演了一辈子皮影戏,时间不多了,我得想办法把这个好东西传承下去。”听满头的白发老人这样一说,记者不禁心头一颤。
剖析中国道情皮影传承困难原因何在
据记者了解,目前被各地传唱的道情皮影大多都是“旧戏”,所谓的“旧戏”是指因为在形成之初,由于当时的文化教育水平很低,许多人不识字,皮影戏的词曲大多为口口相传,并没有被文字、乐谱大量的记载下来,导致学的人难学,教的人难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传承的过程中,很多具有文化价值的戏曲、戏种流失,再加上文革期间一度的限演,使的皮影戏在传承过程中几经波折,教者少,学者更少。
其次,由于皮影戏戏本在传承过程中并未有大的创新,单一的、陈旧的舞台戏曲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兴趣和关注,最终导致皮影戏的传承没有大量的新鲜血液,传承步履艰难。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张晓丽说:“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承担传承的责任,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关键。”
而记者了解到,从八、九十年代演一场皮影戏挣几块钱、十几块钱,到现在西北农村几十元钱,一个月演三四次收入也不过几百元的收入来看,皮影戏演出者的经济收入与当下飞涨的物价显得格格不入。除了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文化娱乐方式的影响,挣钱少也是皮影戏不再受年轻人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道情皮影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在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也不再是一个组织或者地域的事情。文化遗产的濒临灭绝,正在为整个社会敲响着刺耳的警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重道远2006年起,中国政府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1年,中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部法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应倒下,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法规、资助传承活动、鼓励中小学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纳入课堂教学等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在环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道情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除举办皮影民俗文化节、建设皮影艺术博物馆、开发皮影文化产业外,目前环县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道情皮影戏课程。
史呈林和他的皮影正在走出困境,近年来,史呈林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并多次远赴海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了解他的皮影艺术,他说:“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皮影戏越来越重视,喜欢它的人又多了起来。我也希望可以有喜欢皮影戏的人来跟我学,我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中国道情皮影文化的传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下,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虽有所成效,但是仍有很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令人担忧,甚至濒临灭绝。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重道远。(牟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