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岁的史呈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国家级传承人,在第三届中国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上,史呈林又秀了拿手绝活。

皮影绝技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流传的戏曲形式之一。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操纵道具,雕刻精巧的皮影透过灯光映射在屏幕上,伴以地方特色鲜明的音乐和说唱,别具韵味。由于它表现的多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故事,深受群众喜爱。

"只要大家愿意看,我就愿意演,再累也值。"7岁就随父亲学习皮影戏的史呈林,操作与说唱技艺精湛,被称为"皮影艺术大师"。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皮影戏越来越重视,喜欢它的人又多了起来。"史呈林说。


史呈林家乡甘肃环县,皮影戏千百年来都是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方式。过去每逢庙会,农村男女老少都会聚集起来,一同观看由村民自发组建的戏班的表演。然而,曾在环县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道情皮影,前些年一度遭遇后继无人的尴尬。

"我陆陆续续带过的八九个徒弟,后来都改了行。"史呈林有些无奈地说,"除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影响,挣钱少也是皮影戏不再受年轻人欢迎的一个原因。"在西北农村,演一场皮影戏的收入只有几十元,一个月演三四次收入也不过几百元。

保护工程


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政府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濒危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成为入选的项目。

之后,政府更加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与此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被正式纳入保护范围。

不久前,我国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部法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不少地方政府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制定地方法规、资助传承活动、鼓励中小学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纳入课堂教学等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增大,史呈林的演出又"红火"起来。近年来,史呈林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几度远赴海外。频繁的国内外演出让皮影戏的名声越来越大,甘肃环县这个从前默默无闻的西北县城也为更多人所知。

 传承文化


"演了一辈子皮影戏,我得想法把这个好东西传承下去。"谈起皮影戏的未来,史呈林告诉记者,他正在寻找优秀继承人。


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给予支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史呈林从2008年起每年领取中央政府拨发的津贴。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一位人士说:"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承担传承责任,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关键。"

在环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道情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除举办皮影民俗文化节、建设皮影艺术博物馆、开发皮影文化产业外,目前环县中小学开设了道情皮影戏课程。"哪怕只有少数孩子喜欢,今天的种子也会在未来开花结果。"环县文化出版局局长杨涛说。

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努力着。在湖北省云梦县,为了使心爱的皮影艺术发扬光大,民间艺人秦礼刚在县城开了一家皮影戏馆。尽管戏馆盈利不多,客人也大多是老人,但秦礼刚相信会慢慢变好。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皮影戏、喜欢皮影戏,我抓住一切机会和场合演出。"山东泰安皮影艺人范正安说,"给钱演,不给钱也演。"

这些天,秦礼刚和范正安都到环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皮影艺人交流切磋。"只要政府、民间艺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皮影戏这颗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就一定会发扬光大。"杨涛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