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眼看一只眼”出自我伯父之口。他见我迷上皮影戏就甩出这样的话给我泼冷水。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顶:“我就喜欢看一只眼。”

上世纪40年代,汉口几乎没有电影院,唯一的享受就是皮影戏。当年,皮影戏相当流行,除了专门的皮影戏演出场所之外,不少皮影戏艺人像说书艺人一样,进驻茶馆演出。

茶馆白天是说书艺人的天下,晚上就是皮影艺人展演的场所。皮影艺人也演连本戏,《封神榜》、《七侠五义》、《济公传》、《施公案》、《包公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一个完整的故事演下来,至少也得十天半月,许多皮影戏迷欲罢不能,天天赶场。

在武汉谋生的皮影艺人多为黄陂人,仅我们研子岗就出了好几个唱响大武汉的皮影高手——傅汉、傅华堂、傅崇喜、傅振芳、傅金龙等。我所居住的单洞门一带,就有好几个茶馆被傅氏皮影班子占据,还是细伢的我凭着自报家门往往能混入其中看“香瘾”。

面对观众的是一张半透明的幕,艺人在幕后操作,连说带唱,一般声音洪亮,念白抑扬顿挫,加上锣钹响器或疾或徐的演奏,高潮迭起。营造这个热烈气氛的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手操皮影连说带唱的,一个是手操锣、脚踩钹伴奏的。整个演出中,两人配合默契,能将一段历史故事演绎得让观众如痴如醉。

皮影戏因其人物由兽皮或硬纸板雕刻绘制而得名,所有的人物都是侧面人像,虽然有鼻子有眼,但眼睛只有一只。皮影人物手脚的关节部位都用线砣子缀着,颈部和两只手各连着一根细杆,颈部细杆决定人物的走向,两手的细杆决定人物两手的运动。艺人通过操作细杆让人物在屏幕上腾挪变化。演出时,要有强光照射在屏幕上。这种光源先是煤油灯,后来发展为汽灯。汽灯的光度比现在200瓦的电灯还要亮,因此影像非常清晰。为了剧情需要,皮影人物在屏幕上可实可虚,特别是神话人物中的腾云驾雾,或双方激战,常常被艺人操纵得变幻莫测。这样的打斗场面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非常过瘾的。

我9岁便能自制皮影,我的皮影人物有刘备、关公、张飞、赵云、诸葛亮、薛仁贵、展昭、秦琼等。我家大门上有两块玻璃,我常常以玻璃窗为幕,用自制的皮影演出,街坊里许多比我小的孩子常常围在我家窗前,看我神五神六地把两个人物打得难分难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