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看过皮影的展览,今天的皮影展很精彩,向大家展示了悠久的下苇甸皮影文化,应该多办这样的展览,让人们尤其是下一代多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这些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6月12日,由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遗珍璀璨”——京西下苇甸皮影抢救保护成果展拉开帷幕,展厅里人头攒动,观展群众络绎不绝,对展出作品交口称赞。

此次下苇甸皮影抢救保护成果展展出皮影400余件,均用镜框精心装裱展示。皮影主要由头茬(皮影的头部造型、发髻、装饰、帽盔、冠冕、身份,以及神怪、鬼妖的标记等的统称)、身片(皮影身部造型、穿戴、装饰、服饰、身份等级,以及鞋靴等的统称)、道具组成。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为期一个月。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北京皮影戏分成两大流派,以天安门为界,西部称西派皮影,东部称东派皮影。建国后,北京城内西派皮影“路家班”,发展成“北京市皮影剧团”。门头沟区下苇甸村是北京西派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下苇甸皮影是北京西派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出的400余件下苇甸皮影文物,是目前仅存的北京西派皮影的珍贵遗产,25年前由门头沟区博物馆从当地民间征集而来。后据著名的民间皮影戏班“德顺班”的第五代传人路景平等皮影老艺人考证,此批皮影制作于清光绪以前。

这些展出的下苇甸皮影历经岁月的洗礼,虽褪去了昔日鲜丽的色彩,但多了几分古朴,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一件件皮影,刻画细致、生动,造型丰富,包括生、旦,以及神灵精怪、男官、女官、男靠、女靠、男打衣、女打衣和马上装等等。皮影人物衣着形式、风格多样,表情活泼传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皮影道具中的场景构思巧妙、精巧逼真,充分体现了下苇甸皮影代表的北京西派皮影刻工精细的特点。

“皮影雕刻工艺集民间传统绘画、戏曲彩妆美术、剪纸和皮革镂雕工艺、舞台布景装饰和影像透视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情趣魅力。此次展出的下苇甸皮影是完好保存下来的京西皮影早期的艺术珍品。我们有责任继续尽最大努力将其保护起来,让它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使其继续延续下去。”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世杰说。

到场观展的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大祯表示,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此次展览弘扬了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他说:“馆藏工作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抢救并发掘了这个沉寂已久的艺术宝藏,使其发挥了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启迪民族精神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展览中还专门设立了皮影现场制作展示区。“路加班”第六代传人路海先生现场为观展者展现皮影制作的过程。只见他将一块驴皮覆在一幅事先画好的图案上,用钉书机将二者钉在一起,随后用一种专用的小巧的“横刀”,透过驴皮,循着图案上线条,通过“尖、断、乱、转”刀法技艺,熟练地将驴皮刻成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引来围观群众的啧啧称赞。

谈起皮影,路先生的话语里充满了热爱,也表达出对皮影艺术的担忧。“我从6岁开始学习皮影技艺,12岁就加入了北京皮影剧团。如今我62岁,我和皮影已经相伴50多年,如果不是因为真正热爱皮影,我不会为它付出这么多年的心血,我真心地希望皮影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可是,现在热爱皮影、想从事皮影艺术的年轻人太少了,这实在让人为传承担心,不过我将为京西皮影的传承倾尽全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