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皮影剧团

在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大召庙会举办地,一条不深的巷子被熙来攘往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巷子深处远远地传来鼓、镲齐鸣的声音,还有时而变换的唱腔和观众的阵阵叫好声,拉洋片、皮影戏、捏面人等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让大召前街变得热闹非凡。

那么,让这些传统艺术得以留传的是什么人?他们与手中的“绝活”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本报记者近日走近这些在2009呼和浩特大召庙会上一展身手的民间艺人。

两个人的皮影戏

那边拉洋片的锣、鼓、镲刚作罢,见缝插针的空,这边皮影戏的各种乐器伴着哼哼呀呀的唱腔就开始了。鼓乐齐鸣、男女生唱腔交替变换,一出《猪八戒背媳妇》就唱开了,幕布上,皮影说唱打斗这叫一个热闹。不一会儿,一个观众伸进脑袋来问:“师傅,不演了?”眼前的场景着实把他吓了一跳,这一场热热闹闹的皮影戏,表演者原来只有两个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个自己雕刻、真人演唱的6人小剧团不寻常,先后出访日本、韩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还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为国家领导人进行过演出。杨明忠是百灵皮影剧团团长,是他把一个小剧团从民间拉起来,并用原汁原味的唐山唱腔让皮影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杨明忠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据介绍,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下子迷上了皮影,不论什么人物形象,只要他看一遍,回家后便能在硬纸板上画出来。后来,母亲怕他耽误学业,一气之下把他画的皮影全部烧了。转业后,杨明忠回到家乡,当上了村干部。这时杨明忠重又拾起了皮影,开始在当地拜师学习皮影雕刻。1999年,他干脆辞去了村干部职务,只身一人闯北京。杨明忠先从潘家园旧货市场摆地摊开始,一干就是3年多,这3年里他自己雕刻皮影自己卖,后来去了大栅栏,开始一边卖皮影一边进行表演,最后到了广德楼戏园,试演8天后,杨明忠正式挂牌演出皮影戏。2006年1月,杨明忠接收了青龙县皮影剧团,一年后,他自己的百灵皮影剧团正式成立。

杨明忠在皮影雕刻和演出之余,还对皮影进行整理收藏,目前,他收藏的清末民国的老皮影已达2000多件,老唱本已有1000多本,同时还收藏了艺人唱腔和影像资料。“我相信,皮影戏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可以走向世界!”杨明忠说。(李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