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台与其它戏台不同,演员的活动不是直接呈现给观众,而是通过灯光把皮影人的影像投射到屏幕(即亮子)上去。戏台除了要求能掩蔽演员以外还需要具有便当易拆的特征。搭台用料一般是就地取材式的,群众有句顺口溜说得好:
棉条一卷(意为没有现成的屏幕时,用床单代替亦可。)
清油灯一盏(菜籽油灯,做光源用。)
两张方桌(铺於台架之上,可置放道具。)
用椽九长九短(直径约为十公分的木棍,长者约三公尺, 短者二公尺。)
五张芦席一卷(遮盖台顶及左右、后四面之用。)
四条撇绳一挽(农家用的粗麻绳,固定台架之用。)
十二根线串(细麻绳,拉於立木之间,用於捆牢台架并可挂置物什。)
撇一镢头(镢头挖坑之用。)
你就甭管
台架的前面两根长椽竖起时,需有四十五度俯角,以亮子面与观众的视线成垂直轴心。捆扎台架的绳扣全用一种扣式,即将绳先做成两环,再将两环重叠,称之为“猪刹蹄”。
搭台的用料其实是相当灵活的,实在找不齐,少一根两根木条也可以,有时候利用场边门可的树干就可搭台。
亮子的撑展是演出的重要一环,因之常长是前首与灯底二人亲自操作,在戏将开演时开始张挂。亮面尺寸为一公尺乘二公尺,或一点五公尺乘三公尺,过去有专用的纱布,现一般用白的“的确良”布,边镶以黑色粗布,并成套筒状,以插亮棍。
亮棍共四根,六节。竖棍二根,比亮布撑紧时长约十五公分,下端各有一铁销,以插入横棍孔内,上端则挖有一槽。横棍工四节,其中两节一头装有铁套,将另外两节插入便成约比亮面长三十公分的长棍。下横棍两头均有四、五个销孔,以便横向撑展亮子时插入竖棍作松紧的选择;上横棍则无特殊装置。撑亮子时,将四根亮棍插入亮布边框筒内竖棍下部的铁销,选择下横棍的销孔将亮布尽量拉紧;下横棍置於台口前的板上,将一根细绳横扯於台口上部固定紧,细绳放入竖棍上端的槽沟内;再将上横棍与细绳之间用另一绳捆起拉到最紧,亮子就平展地撑起来了。若不周整,可左右移动竖棍上端沟槽与绳的位置,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灯影灯影,当然无灯就无影了,由此可见灯的重要。过去山区里没电,用的是油灯,油灯与农用照明的灯有些不同,灯碗较大,并排放五根灯捻子同时点灯。另有一装置称“七形牌子”,与清油灯配套,上有七个孔,用以吊挂时调整灯的高低,适合光线投射於亮子的最佳位置,另外也作为反光板之用。现在多用电灯,瓦数听便。据老艺人讲,清油灯的演出效果比电灯好,特别是“滚白”、“扬句子(声音拔高激昂)时,灯底下轻轻吹灯,灯苗晃动,造成影子的颤动,再加上挑签的大动作,气氛相当好。另外,清油灯光源为一排五根灯捻,尚可消除签子的影子,且本身忽闪飘动,想来比电灯效果好是不为怪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