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炳学(1886——1944)工须生。芮城县阳城乡沟渠村人。7岁入私塾读书,喜文好武,尤其喜爱戏曲。加入“娃娃班”后,却因练武伤脚,微跛,故未能如愿。当时河东有个线腔戏班,领班人外号叫“火嗓子”(本名材材),愿意收他为徒。他跟随师傅,苦练唱腔和提线艺术,生、旦唱腔无一不会,提线技巧也高人一筹。民国四年(1915),师傅耳闻河南阌乡县(今属灵宝)安头源有个胜林班,老艺人“东方红”(冯璋璋)十分器重炳学,便带领炳学与其堂弟冯三狗前去,被留用。始学蒲州梆子南路戏,以文戏为主。从1935年起,他先后被不少剧社邀请献艺。同年被邀至西安山西福同剧社。1936年,他参加景民社。1937年以后,他先后在晋风社和唐风社献艺,被誉为蒲剧泰斗。
他的嗓音浑厚,但唱腔却不取高亢激越,唱时如诉话,平中见情,别具一番风味。拿手戏有《法门寺》之赵廉、《芦花》之闵德仁、《斩子》之杨六郎、《大报仇》之刘备、《宁武关别母》之周遇吉。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目睹蒲剧南路戏班的剧目处于衰微阶段,便出面特邀了南路戏演员三娃、祥娃、贾悦发、王福奎、胡玉庆、乔庚子等,以“南路班”为名,来了个大汇演,发掘和整理出南路戏剧目《麟骨床》、《乾坤啸》、《火攻记》、《盘陀山》、《意中缘》、《狸缘》、《汴梁图》、《富贵图。等多达50余本,对蒲剧南路戏做出了很大贡献。1944年,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他回乡探亲,目睹地主恶霸横行乡里,便抱着要踩平人间不平事的雄志,奋身相斗,身遭暗害。他生前曾谆谆教导其子景云:“世间常有不平地,胸怀壮志要踩平。一身虽死有何惜,留得英雄万古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