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兰州市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3月份,秦腔博物馆正式开始向全国征集文物等相关物件;2008年7月,中国第四届秦腔艺术节将在兰州举行,而全国首个秦腔博物馆筹备工作将会在这次艺术节上有重大的进展。可以这样说,从开始筹备到现在,有关兰州“抢建”国内首个秦腔博物馆的各种消息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焦点的中心集中在秦陇两地、对于传统秦腔的“属地”之争上。
国内的第四个戏曲类专业展馆
我国传统戏剧的保护,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以民间协会形式为主,以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代代延续下来,在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往往很难看到官方的影子。我国的第一个戏剧博物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天津建立起来的。据《中国戏剧》杂志1986年有关资料介绍:建在津门原广东会馆内的天津戏剧博物馆,自今年元旦开放至4月初,已有两万多人次前往参观。该馆内设“天津戏剧陈列”。人们在这里既可以纵观我国戏曲艺术从古代以来的发展简史,并可看到解放前后活跃在津门舞台上的名伶、票友和著名演员的照片、戏单、字画、实物、彩塑、模型等一千多件展品。还可以聆听老一辈艺术家有特色的唱片、录音唱段。原广东会馆内的歌舞台是津门仅存的中国传统伸出式的古典舞台,现已修葺一新,复原陈列。当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梅兰芳等都曾在此剧场演出过……
甘肃秦腔又称西秦腔,史称“秦声以甘凉之雄,犹称劲敌”。据了解,目前兰州现存历代秦腔剧本3000多本,其中很多都是绝版,而兰州独有的耿家脸谱更是备受秦腔界所瞩目。近年来随着一些老秦腔艺人的离世,后继人才缺乏,公众对秦腔的了解越来越少。本地秦腔研究者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保护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保护本民族的艺术,保护地方传统戏剧文化刻不容缓,筹建秦腔博物馆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认为,秦腔博物馆,突出了秦腔传承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展馆。而由政府部门来主持建立,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后期的管理、综合影响力方面都无疑有了保障。据了解,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秦腔博物馆,是继戏曲博物馆、京剧博物馆,昆曲博物馆之后国内的第四个戏曲类的专业展馆。
博物馆内“珍品中的极品”
史料记载,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据了解,秦腔博物馆展厅分12个板块,兰州秦腔博物馆,将以“秦腔文化,博大精深”为基本主题,通过12个部分的基本陈设,向观众展示秦腔文化的内涵。这12个部分包括中国戏曲与秦腔、秦腔的音乐和艺术特点、秦腔的传承及教育机构、班社与剧团、秦腔的剧目、从戏楼戏园到现代化剧场、秦腔名人、秦腔在发展中的鼎盛时期、西秦腔、秦腔木偶戏、秦腔皮影戏,以及各种演出交流和汇演秦腔艺术节活动等。秦腔博物馆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博物馆内,收藏了唐朝的肥俑,这些乐舞女手持乐器,专心投入地“演奏”着。从细节方面展示了唐朝的乐舞等是秦腔的源头。另外秦腔博物馆还珍藏了大量的木偶、剧本、脸谱等,好多都是“珍品中的极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
“属地”之争
兰州“抢建”国内首个秦腔博物馆的消息第一时间引起了陕西各界的震动。当地媒体称,陕西早在10年前就有了建立西安秦腔博物馆的提议,然而至今未能如愿让兰州抢了先。“为他省所捷足先登,即使是再有宰相肚子容量的‘秦人’,也难免要扼腕叹息。”与此同时,有关兰州“抢建”的信息也成为一年多来网络论坛中最为活跃的“社区”之一。网友们在讨论秦腔两地归属的同时,除了就秦腔渊源及两地传承方面的争议外,更多的是在地域、观念等方面“博弈”。一位名为“三秦大地”的网友在其博客中更是以兰州“抢建”为噱头,直斥陕西有关方面的“不作为”。
一时间唇枪舌剑,纷争迭起
而一年多来陇秦两地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就兰州“建馆”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王军武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兰州办博物馆,我们也会办,迟早的事情。而且,咱们拥有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有,比如五十几年的大量剧目,包括手抄版本、宣纸版本、印刷的工具等等,我们都完好地保留着,只要说要办博物馆,随时都可以提供。在这点上,陕西绝对有信心。”而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正强对此表示:“现在地球都叫地球村了,秦腔还需要争执属于谁吗?秦腔是民族文化,每个组织、团体或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它,根本不存在哪里应该建秦腔博物馆,哪里不应该建秦腔博物馆,陕西只要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支持可以建,同样甘肃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支持也完全能建。”
争论还在继续。但是对于陇秦两地的戏迷来说,这种争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兰州城隍庙的戏园子内依然座无虚席,西安大雁塔下秦腔大观园内依旧吼声震天。(记者 瞿学忠)
(摘自 《兰州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