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陕西省文化厅会议室内有关筹建“秦腔博物馆”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专家、学者、知名演员、秦腔编剧、大学教授等齐聚一堂,集体讨论在陕西建立秦腔博物馆的可行性,为秦腔博物馆的建立出谋划策。专家认为,秦腔是活态的艺术,如果能将“秦腔博物馆”的建立与旅游业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原省戏曲研究院眉碗腔团团长、一级编剧张晓斌带来了一套相当细致的规划方案,极具创意。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影响最为深远的剧种之一,秦腔博物馆不仅要建,而且最好冠以‘中国’二字,这是由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的。”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丁科民力邀秦腔博物馆在该所“落户”。冀福记、畅广元、侯红琴、陈爱美等与会者对“中国秦腔博物馆”名称的提法纷纷响应。

秦腔作为舞台艺术,为其打造的博物馆该怎么建,馆内都应陈设些什么?博物馆怎样才能留住秦腔爱好者、年轻人及中外游客的脚步,让他们在馆内体会到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呢?张晓斌带来了一套“完备”的设想方案,他认为秦腔博物馆最好走古今结合、文物与演艺结合、研究与实践结合、展示与旅游结合的政府立项、民间资本介入的产业化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在“秦腔博物馆”里分别建立戏剧文物陈列馆、古今戏剧演艺馆、现代戏剧音像馆、秦腔艺术研究馆等四座风格不同的馆室。张晓斌说:“过去关于秦腔的雕塑、壁画、脸谱、服饰、海报等等都属于物质性的文物,放置在戏剧文物陈列馆里展示秦腔的历史沿革。”还可以建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戏楼,放在古今戏剧演艺馆中,让秦腔演员现场表演,从而使博物馆由“静态”变为“动态”。同时也可以建设一座广场式的现代化戏楼,在节日搞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及演出。这些使群众可以参与互动的想法,能让整座秦腔博物馆变得“动”起来。此外,搜集秦腔经典剧目的影音资料,放置在现代戏剧音像馆里供人观看,而秦腔艺术研究馆则是进行秦腔理论研究及讲座、论坛的场所。专家们还认为,古老的秦腔也需要现代化的包装,成立秦腔影视制作中心,用以拍摄戏曲影视剧,而这也十分必要。

这些设想,将静态的展出陈列式博物馆,变成了一座走向大众的活态的博物馆,极有创意。省文化厅厅长余清华表示,将尽快落实秦腔博物馆筹建事宜,秦腔博物馆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记者/职茵 见习记者/曾世湘)

(摘自 《西安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