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千年来承载着多少先辈的艺术之魂。时光流逝,秦腔的那些光辉往事已经逐渐不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依然是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1912年,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等以“改良社会、启迪民智”为己任,用戏曲为手段,在“移风易俗”的宗旨下,创办了易俗社。秦腔自此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更是起到了辅助社会教育的作用,在历史的岁月中闪亮着它的光芒,并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7月1日,习仲勋出席了西安市政府在易俗社剧场举办的接管大会,并高度赞扬易俗社是优秀的进步团体,应该越办越好,并建议把“接管”改为“接办”,要求易俗社坚持“移风易俗”的传统,进一步演出好的秦腔。易俗社自此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国营剧团,并打开了几十年的门禁,开始吸收秦腔女演员孟遏云等同志入社,成为第一个招收女演员的秦腔剧社。
1958年11月,易俗社在陕西省政府组织下随团赴京演出,首都文艺界领导及知名人士周扬、钱俊瑞、田汉、夏衍、梅兰芳、欧阳予倩、曹禺等观看了演出。易俗社被安排在国务院小礼堂演出《三滴血》。在习仲勋的陪同下,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陈毅、贺龙、薄一波、罗瑞卿等观看了演出,并在演出后接见了演员。碰巧的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从外地视察返京后也想看看《三滴血》,于是就在公安部安排了一次专场演出。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央文化部指定陕西秦腔团进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活动。易俗社在广和剧场第一天公演《三滴血》时,全场爆满。习仲勋与邓子恢、薄一波、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的安排下,易俗社随团又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再一次观看了演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年庆典之后,易俗社随陕西省戏曲演出团巡演了十三省、行程二万八千余里,先后到达南京、上海、杭州、广州、遵义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宣传了秦腔文化,扩大了秦腔影响,为秦腔发展史添加了一笔重彩。
秦腔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国内多个戏种的鼻祖,西安易俗社凭借着百年“移风易俗”的坚持,成就了秦腔的辉煌往昔。甚至连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都说:“中国各处的剧团还很少能和陕西易俗社比的呢!”(泰岳 记者/夏明勤 实习生/买黎安)
(摘自 《三秦都市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