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打镇台》里的王镇,他是《赵氏孤儿》里的程婴,他是《血泪仇》里的王仁厚,他还是《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他就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贠宗翰。时光荏苒,当年英俊的须生已经两鬓斑白,然而戏迷对他的热爱却从来不曾改变。昨天冒着料峭的春寒和春雨特意赶到易俗大剧院那热情支持的戏迷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刚刚拔了吊针的贠宗翰面对一直支持他的戏迷也充满了感激。

贠宗翰:

如没秦腔,我会是个搓澡工

一个人与秦腔会有着怎样的缘分呢?如果没有秦腔,也许贠宗翰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搓澡工。虽然从小喜欢秦腔,小时候因为喜欢听戏而翻墙出门,没少挨父亲的打,但是贠宗翰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机会。只到小学毕业那年,家境的贫寒让贠宗翰不得不辍学,父亲对他的安排是去澡堂子学点手艺,当一名搓澡工。“我死活都不同意,非要学戏,父亲拗不过我,只好放弃了。”因为他的坚持,让秦腔舞台上多了这样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也因为他的坚持,他的人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当年,贠宗翰凭借演唱《打柴劝弟》选段考入了三意社,正应了那句“艺高人胆大”的话,《打柴劝弟》是当时三意社社长苏育民的代表作品;而也正应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贠宗翰在学艺的道路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然而,从艺六十多年后,贠宗翰已经不愿再提当初的辛苦,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秦腔,给我的生命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

粉丝:

他的《红灯记》给了我很多乐趣

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贠宗翰淡出了戏曲舞台,不过这么些年他从来没有忽略秦腔。昨天在和戏迷见面时,他刚刚拔了吊针,精神也谈不上矍铄,医生也建议他不要来参加这次活动,但他坚持要来当面感谢戏迷。和戏迷交流时,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秦腔”,他说:“我从小最喜欢听的戏是《花庭相会》,但是全本戏现在已经失传了,抢救和保护秦腔已经刻不容缓了。所以我不愿离开秦腔,我想看到秦腔早日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昨天春寒料峭,但记者在易俗大剧院还是见到了很多热情的戏迷,李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自己是贠宗翰老师的忠实粉丝。“而且我特别迷他的《红灯记》,1970年我第一次在广播上听到,我一下子迷上了。从此把《红灯记》听了无数遍,如果没有《红灯记》,在那个精神生活特别匮乏的年代,我的生活将失去多少乐趣。”而李老先生只是贠宗翰“粉丝”之一,昨天本报的热线电话继续开通,不少戏迷也表示了对贠宗翰的支持,很多戏迷委托记者传达,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贠宗翰身体健康。

贠宗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