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现在能干什么?得到的多数回答是:干不了什么大事!

但是,在渭南,秦腔戏迷每周花一元钱就能在剧院看一场精彩的专业秦腔演出。而且戏迷享受这种文化大餐已经一年了。

田东阳老先生今年72岁了,“周末一元剧场”的演出他一场不落。他说,以前看戏就是通过电视,或者是戏迷自乐班,不过那最多算听戏,因为多数是清唱,不如在剧场里看过瘾,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田老先生有点担心:一元钱的门票太便宜了,根本不够剧团的演出成本,“一元剧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能不能长久地办下去。与田老先生有同样担心的戏迷不在少数。

渭南在全省首家推行的“周末一元剧场”既是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2007年12月7日正式启动。渭南市秦腔剧团每周五晚举办传统剧目、小戏、折子戏演出,广大市民和市区周边群众掏一元钱就能好好地过一把戏瘾。

渭南市文化局副局长雷振宇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爱看戏、爱唱戏的老百姓也特别多,‘周末一元剧场’每次演出,七百多张戏票早早就被抢购一空。有的群众不惜从二三十里外的南塬、辛市等地打车到城里来看戏。甚至在鹅毛大雪的日子里,剧场的观众也不见少。”

据了解,剧团每场演出的成本达四五千元,而门票收入只有七百多元,资金缺口较大。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周末一元剧场”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

渭南市秦腔剧团有着辉煌的过去,出过余巧云等秦腔艺术界泰斗级的名演员,排演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曾获得省优秀剧目奖,《五味什字》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近几年,剧团每况愈下。道具沉旧,舞台灯光等设备简陋,演员每月只能拿一半的工资。人员青黄不接,一场演出经常有演员需要串角。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演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剧团副团长张佐群说,只要能登台演出,哪怕只是一种锻炼,演员也会有成就感。自从有了“周末一元剧场”,演员有了更多登台的机会,剧团恢复了正常训练,团里的人气也带起来了。剧团已恢复排演了《屠夫状元》、《三滴血》等近20部传统经典剧目,全为本戏。同时,还排演了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创作的现代小戏,丰富演出内容。目前,剧团已在“周末一元剧场”演出40余场。

有的戏迷关心剧场的发展,建议票价一块钱太便宜了,涨到三五块钱也可以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雷振宇说:“渭南儿童剧院有七百多个座位,一元钱的票价与几千元的演出成本相差较大,但我们不以门票盈利为目的,要让利于老百姓,尽最大可能满足中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渭南这种文化惠民模式已经受到河南周口等地学习借鉴。

雷振宇说:“‘周末一元剧场’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这方面文化需求,所以一元钱的票价不会改变。目前,我们一方面在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另一方面就是走市场路子,寻找合作企业。”

中国电信渭南分公司曾经尝试与“周末一元剧场”合作过一段时间。公司党群部的肖岳勇认为,“周末一元剧场”戏票票面和演出剧场都是企业宣传的空间,这里有与企业合作的商机。

但是,由于剧场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与许多企业的客户群有偏离,所以,虽然剧场比较火,但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不小的困难。

中国银行渭南分行是“周末一元剧场”启动时的合作伙伴。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庞响涛说,服务经济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本身就是企业的双重任务。“周末一元剧场”是一项惠民工程,与其合作不在于追求多大的经济效益,更多是在尽一种社会责任,是公益行动。(由文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