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首届秦腔艺术展日前刚刚圆满落幕,安全撤展完毕。在省文化厅余华青厅长的鼓励支持下,在文化厅艺术处的指导和省振兴秦腔办公室和省艺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协同下,紧锣密鼓,周密策划,细致分工,夜以继日,按时完成了展览任务。这个展览是陕西省历史上首届秦腔艺术展,开创历史先河,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吸引近万人参观,成为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的一台重头“戏”。

思考一

振兴秦腔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艺术展览早该举办

著名剧作家田汉早年说过“秦腔不仅是陕西一千万人的剧种,也是六亿人的剧种”。“京剧很多剧目是秦腔的,许多表演也受秦腔的影响”。世界三大戏剧是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前两种戏剧随时间推移已经消亡,中国戏曲却以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历久弥香,而秦腔正是这历千年而不亡的中国戏曲(昆曲、弋阳腔、柳子戏、梆子)的四大声腔之一。秦腔开创的板式变化体(简称板腔体),改变了曲牌联缀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之后,它又在著名的“花雅之争”中,代表地方戏曲(花部)取代了昆曲(雅部)在中国剧坛的盟主地位,为一时之冠,对明末清初梆子、乱弹、皮簧等地方戏曲的孕育、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我国梆子声腔体系的代表剧种,被称为“百戏之母”。

今天,虽然秦腔艳冠群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但她仍在国内甚至国际舞台上散发着耀眼的艺术光芒。特别是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盛载着秦、汉、唐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代表陕西地域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秦腔艺术就更显珍贵。但是,近年来,秦腔也受到其他艺术媒体的很大冲击,个别剧团因为自身体制或主管部门重视不够被迫关门解散,丧失了不少传承的队伍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举办首届秦腔艺术展如雪中送炭。

历史上在陕西境内存在着四路秦腔,分别是:流行于关中东府同州(今大荔)地区的“同州梆子”(即东路秦腔);流行于中府西安地区的“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流行于西府凤翔地区的“西府秦腔”(即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汉调桄桄”(即南路秦腔)。这四路秦腔后来流传到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发展壮大了秦腔流行地域。

据省艺术研究所的同志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陕西省文化厅便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奔赴大江南北,从民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秦腔艺术档案。其中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等大量珍贵文物,但一直收藏并未展出。这反映出我们与兄弟省份的差距与滞后。秦腔的声韵诠释了秦人的性情和风采,在我们这里发源,我们感到自豪,更应该懂得珍惜……

省文化厅新上任的余华青厅长,有着多年丰富的理论和领导工作经验,十分重视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他在第一次主持举办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首次提议举办秦腔艺术展,而且要展一个月。厅长才思敏捷的头脑,真抓实干的作风,让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感受到了信心和希望,终于让首届秦腔艺术展在西安成功举办并赢来一片喝彩。外国朋友、秦腔新老艺术家、部省领导、还有广大戏迷票友纷纷前来参观。票友们看展览,看到兴奋之处便跃上戏楼,拉开架式,响彻云霄地吼一出拿手戏;秦腔小演员们看展览,对着展板上的亮相用心揣摩,比划模仿;秦腔老演员们看展览,看到自己年轻时被国家领导接见的照片,顿时容光焕发,一边回忆当年激动人心的情景,一边登上戏楼再展身手;戏迷们看展览,更是认真,带着耳机听曲子,拿着放大镜看展板,一点瑕疵都不肯放过,有的在留言本上大加夸赞这个展览的同时,还将自己关于秦腔发展的建议也一同附上;外国朋友看展览,看到秦腔服饰,赞不绝口,抱在怀中,戴在头上,爱不释手。这再次证明了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也证实了振兴秦腔应采取更多的办法,秦腔艺术展早就该办,并且还要多办,它是传承和保护秦腔最有效的办法,它不单是展览也是课堂,它使人回顾也使人受教。

思考二

文化艺术的发展,舞台表演固然重要,但不要轻视展览展示这些形式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两种展示自己的动机:展示自己的物质和展示自己的精神。在出现文字以前,图形是原始人类用以记录和展示自身活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这种记录被不断地重复和丰富,记录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舞台演出和展场展示同属于同一动机的两种展示方法,却都具有自身特长和制约的特殊性,数不清的舞台艺术教化和影响了人类无数,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却很难表述自己的历史,利用物资图表来证明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舞台剧也必须借助其它的展示方式展示自己,这就是展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