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宁夏秦腔注入了一丝清风

陈淑玲,女,汉族,1973年出生于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乡上程村。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兼须生,业务科科长,中函宁夏分院行政管理大专、本科毕业,宁夏戏剧家协会会员。2005、2006、2007、200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又被评为全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化活动中荣获“工作突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宁夏广电总台播放了我的专访。宁夏戏剧家协会会员。她先后在《周仁回府》、《火焰驹》、《生死牌》、《辕门斩子》、《慈母泪》、《哑女告状》、《梨花情》、《窦娥冤》、《打柴劝弟》、《吕布与貂婵》、《清风明月》等几十余本(折)戏中担任主角。以委婉动人的唱腔,扎实的功底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舞台形象。

陈淑玲年龄不大,演艺也不是那么长,不能与“老艺人”媲美,但她的成就感却很感人,尤其是近年来,她那精美的演艺、洪亮的唱腔将宁夏的大秦腔传向大江南北,承前启后,发扬光大。自1992年在宁夏自治区“九二专业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表演二等奖后;她的荣誉就连续不断:2000年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获表演奖;2002年在全区地方戏曲折子戏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2003年获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奖”中获提名奖;2005年在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中获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2006年她主演的《清风明月》在文化部主办的“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中获国家级剧目二等奖。该剧被中宣部选入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并在央视11台播放,该剧又获全国纪检检查系统第四届电教片“卫士奖”文艺片类二等奖。她的秦腔表演艺术及成果曾多次被区内外媒体报道,尤其是2008年《世界英才》专题报道了“女小生”陈淑玲的事迹。

陈淑玲的秦腔表演只所以让人喝彩、让人留恋、让人难忘,除了她那表演唱做俱佳,嗓音洪亮,招式精悍,举止灵秀外,她那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女扮男装扮演“女小生”的那慷慨、高昂旋律的震撼力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投身梨园学技艺 舞台小生显身手

陈淑玲的表演成熟之路、独特的风格就在于她那股勤学苦练、善于钻研上。进入西吉县文工团后,陈淑玲觉得自己刚上舞台戏龄不长,演技不深,演不好对不起领导及同行的支持信任,更对不起观众。为此,她格外地严格要求自己,一有时间就去钻研戏路,时刻不忘边演边学边请教,甚至征求观众的意见看法,取长补短。她始终只有一个念头:台上演好戏,台下学好戏,把“取经”列入到自己生活中去,请老师,问同行。多次去陕西西安拜访著名秦腔优秀演员任哲中、李爱琴、李小锋等,给她的戏路打开思路,启迪颇深,这些成为陈淑玲的一面镜子,上进的力量。在家一有空就听唱片,看录像,从中吸取精华,共同学习。她将前辈们的最佳唱腔接收下来,不是死学硬背,东拼西凑,而是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对人物的理解,消化融会,扬长避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尤其在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打柴劝第》中的陈勋等角色,她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演得淋漓尽致,常常赢得观众的连连喝彩。当时在宁夏固原地区人们对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不少人把她直接叫“小周仁”。2001年陈淑玲被调入宁夏秦腔剧团后,更是倍加努力,以精确的演技和灵巧的表演手法颇受观众的好评。十多年的刻苦求上进,她功底扎实,技艺丰富熟练,扮相大方,唱做细腻,先后扮演了《周仁回府》、《辕门斩子》《生死牌》《打柴劝第》、《慈母泪》、《对银杯》、《卧薪尝胆》、《三滴血》、《赵五娘吃糠》、《悔路》、《别窑》、《藏舟》、《花亭相会》、《清风明月》等剧中的主要角色,成为我区一名特别优秀的青年秦腔演员。

陈淑玲

以情感人,创出特色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陈淑玲的演唱主工文武小生,她嗓音洪亮,吐字准确眼神锐敏,面部表情丰富,演喜剧能使人捧腹不已;演苦戏催人泪下,令人叹为观止。她的戏中既有情、有理,又讲技讲艺,像在她的拿手戏《悔路》一折戏中,她不但演得好,而且戏路处理亦颇妥当,总是从需要出发,严守分寸。如《悔路》中的踢纱帽、踩纱帽、耍纱帽翅等表演均以人物身份、气质、情境顺悖要求,表演得恰到好处。同时她能晓通锣鼓经,常常借助对锣鼓的充分使用,增强表现力。如《周仁回府》中的稍子甩法和锣鼓咬得严丝合缝,发一甩起,旋转不止,显得技熟艺精而有分量,无冗乱飘浮之弊,有助于体现剧中人精神上的沉重压抑感。

生活中的陈淑玲胆子极小,但她演小生戏却格外的“到家”,演唱中领略到色彩斑斓、变化莫测的戏曲舞台那神奇的魅力,领略到那古老秦腔慷慨、高昂旋律的震撼力。大凡戏迷都知道,演小生戏,对一个男演员来说,没有一定的演艺和“功夫”是难以演好“小生”的,但作为女演员的陈淑玲,竟然女扮男装演小生演得如此到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征服”了观众的心,让人赞不绝口。她表演艺术精练,本分自然,纯正精美。唱念则尤其突出配演小生宽厚嘹亮,挥泪动情,奔放激越,难得一派阳刚之气的挥发,根本不像女小生。更不像有的男演员,无视主观条件,盲目攀比女小生,一味翻高而成畸形的尖声细嗓,听来非男非女;如东施效颦,令人生腻。

陈淑玲正是她那高超的演艺和灵活的人物刻画,使她的戏颇受观众青睐,调入宁夏秦腔剧团短暂的几年中,她的声望大震,笔者多次听到一些戏迷明言:“我们听陈淑玲的唱就为过《周仁回府》的瘾。”可见她的演艺是多么的好,是多么受观众欢迎。她演戏做工十分讲究,手、眼、身、步浑然一体。干净利落。如在《打柴劝第》这折子戏中,扮演的主人公陈勋就非常出色而成功,让观众回味无穷。她扮演的陈勋主要强调的就是手上、眼上、身上、式子、步子协调一致,通畅得体,而不像有的人只把劲使在担子上。

在《打柴劝第》中,又如挑柴回家放柴担的片段,本来简单平淡,内容不多,但陈淑玲却能认真对待,精细处理,一改路途行进的洒脱敏捷,而是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双手紧紧把持住扁担,缓缓移步,一边当心沉重的柴担,碰撞着狭窄房舍的墙壁门楣,一边深怕弟弟帮扶反而妨碍而出意外,急急连声吆喝着让其闪开,待挪动到适当位置,腿一屈,肩一甩,柴担稳妥闪落,她如释重负,深深静吸一口气,微露笑意,挥扇扇凉,憨态十足,这就让观众通过这一极其生活化的行为过程和情绪变化,看到了戏中陈勋粗中有细,憨痴有趣,看到了陈勋的久经锻炼,老道从容,更看到了陈勋对小弟陈植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之情的显露,这又让观众对演员的高超演艺,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表现力,做功的细密合理不能不佩服。就连一些老前辈、老同行观看后亦赞不绝口。因此,有人畅言,说从青年演员陈淑玲身上看到了我区秦腔事业的蓬勃发展,后继有人的喜人趋势。

陈淑玲虽说是一名青年演员,没有优势背景,没有“过深的阅历”,凭她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借鉴,精于化裁的精神又使她的戏技、戏法、戏德、戏艺颇受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她不论在《周仁回府》中的周仁、《慈母泪》中的尚天宝、《打柴劝第》中的陈勋、《对银杯》中的赵千、《三滴血》中的周天佑、《辕门斩子》中的杨彦景,《生死牌》中的黄伯贤,《赵五娘吃糠》中的蔡伯揩、《藏舟》中的田玉川、《别窑》中的薛平贵等扮演的微妙佳尚。

众所周知,滚白是秦腔又一种特有的演唱形式,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无板无眼,演唱自由,不受节奏的限制,但滚白这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人物悲恸凄怆之时边哭边诉的一种带腔的哭白,在秦腔那里用苦音弦乐伴奏。陈淑玲舞台戏曲艺术中善于滚白艺术的表演,如在广大观众中所熟知而受欢迎的优秀传统戏《周仁回府》中,周仁为了朋友杜文学的妻子,竟舍自己的妻子去替身,要与奸贼严年以死相拼,结果刺贼未遂而自尽身亡,后来杜文学竟误以为周仁献了杜妻,是卖友求荣之徒,不容分说,将周仁痛打一顿,周仁负屈含冤,悲恸万状,跑到自己妻子的坟上,痛哭失声,那边哭边诉,惊天呼地的情景,催人泪下。她的滚白:“我叫,叫一声妻呀,妻呀!我夫妻受人之托,嫂嫂临难是你慷慨替人一死。我只说这恩也报了,义也全了,谁知哥哥回来,见我不容开口,便是一顿好打!打得我血肉横飞,体无完肤,使我有口不能说,有屈无处伸,我可莫说妻呀,妻呀,你,你,你等候为夫,咱夫妻做鬼同行了……”当陈淑玲每次演唱这段滚白时,说着唱着不由得泪水盈眶。这时,观众们也在边看边流泪,观众从内心里敬佩她的演唱艺术及人物的刻画现象逼真。

在《三滴血》中,陈淑玲饰演周天佑,扮相和嗓子都脱俗不凡,打虎时的奋勇之状,打虎后吓得发抖,被贾莲香纠缠难以脱身,都有人物的个性描绘。陈淑玲将周天佑演得惟妙惟肖,当有的观众发现这个小生却是个女演员时赞美声不断,甚至有的观众不敢相信她会是个女的。

《清风明月》晋京演出庆奥运受喝彩

2008年由陈淑玲主演的《清风明月》被中宣部选入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并获全国纪检检查系统第四届电教片“卫士奖”文艺片类二等奖。

新编秦腔历史剧《清风明月》是以发生在宁夏境内的真实历史故事为原型,通过秦腔艺术这一独特形式,将一个新调任中卫县令的江南才子吴明月的清廉政绩展现给观众,陈淑玲在该剧中担岗主演成功塑造了吴明月这一人物形象,在秦腔舞台上完美地再现了一个秉持刚正为民请命的清廉父母官。陈淑玲以俊朗的扮相,高雅的舞台形象和她那稳健而宽厚的嗓音,将吴明月这一历史人物演绎在舞台上。扮演形象逼真,恰到好处,让首都的广大观众刮目相看。

《清风明月》中的唱腔设计,以秦腔的六大板式为主,大段的秦腔苦音唱段让我们领略了传统秦腔的无穷魅力,同时音乐设计中恰当融合了宁夏当地民歌的一些元素,开场音乐和演出中段生活场景中的音乐设计,独具特色,与传统的秦腔音乐相得益彰。该剧很好地继承了古老秦腔的传统元素,无论唱腔和服装,都很好地沿袭了传统秦腔的特点,原汁原味!陈淑玲以其宽广的嗓音,稳健的唱腔功底以及不俗的表演能力征服了观众,她的演出身心俱到,感情融合,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对于人物的拿捏非常到位,用心去演角色,用情去演戏。唱念做都是颇具实力,尤其是剧中吴明月痛失爱妻的情节,月下倾诉衷情的大段苦音慢板,向观众展现了其不俗的唱功,将戏推向了高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看完演出,观众惊诧,感慨颇多:这么清秀的一个女子,怎么会发出雄性的声音呢?(甚至有人还想探个究竟呢?)纷纷称赞陈淑玲不仅为宁夏秦腔剧团,也为整个秦腔界,秦腔这支艺苑的老树,开出了娇艳欲滴的红花,为宁夏的秦腔注入了一丝清风,让宁夏秦腔升起了一轮明月。

面对荣誉不满足 艺术追求无止步

有人说,陈淑玲从骨子里就是属于秦腔艺术的。看过、听过陈淑玲秦腔艺术表演的大多观众赞曰:陈淑玲作为宁夏秦腔舞台上难得一见的优秀女小生,她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宁夏秦腔的勃勃生命和不俗实力,让人很欣慰。她不仅在宁夏秦腔界是佼佼者,即使在整个西北的秦腔界,都是当今数一数二的优秀女小生。同时,她除了主攻秦腔小生之外,还兼演须生,在《铡美案》中扮演陈世美。

陈淑玲做人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肯下苦功,别人不愿去做的其他事,她却是默默去做了,从无怨言。虽然在秦腔艺术上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但她仍旧保持着低调和谦虚,不为名誉所累,在她的秦腔世界里默默地耕耘着,除了演好戏,她还潜心研究秦腔艺术,已发表了多篇关于秦腔表演和秦腔艺术的论文。在繁忙的工作和演出之外,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演出之外的时间在宁夏党校学习,不断深造。现已提为业务科长的她更加努力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宁夏秦腔剧团新编历史剧《开边大将》的排练中。衷心祝愿她在秦腔艺术的殿堂里取得更大的成绩,以显宁夏秦腔艺术的风貌。同时带给广大秦腔戏迷更好的演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淑玲在秦腔艺术的每一步都是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实力换来的成功,纵然艺术之路多么艰辛,相信通过她进一步的艺术追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秦腔舞台上看到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完美的女小生陈淑玲,愿宁夏区秦腔剧团的这轮明月更圆更明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