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青,男,1952年6月出生,南开大学哲学专业毕业,西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十七大代表。

1968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2008年3月任陕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精彩语录

■我们希望“天天有秦腔看”,让更多喜爱秦腔的群众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名角,一些大家的表演。

■我们正在按照大视野谋划、大跨度整合、大品牌聚集、大园区承载、大环境操作的思路积极进行探索,要努力使我省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本,文化潜力变成文化实力,文化展品变成文化商品。

最近一段时间,余华青几乎天天晚上“赶场子”:看戏!

十月是陕西的文化月,先是第四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随后又是第五届陕西省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四十多台节目,余华青说至少要看三十台,他笑着说:“这也是一份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艺术创作的动向,发现好的苗子。做客华商网前夕,余华青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把艺术节办成“人民的节日”

记者:这次艺术节,到底有多少老百姓买票去欣赏高雅艺术?

余华青:从演出的场次来看,观众大多都在八九成以上。这说明舞台艺术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艺术市场也越来越繁荣。

记者:您曾说,要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办好艺术节,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余华青:首先是节目内容,要让群众更加喜欢看,爱看,能看得起。这次艺术节,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每台演出都有一些廉价票,每张10元左右,很受大家欢迎。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艺术节操作模式,将动员社会各方面来参与、共同举办艺术节。我们的宗旨是使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

记者:在振兴秦腔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余华青:陕西是秦腔的故乡,保护发展秦腔文化,陕西有义不容辞的特殊责任。

很多观众希望我省有一个秦腔艺术博物馆,现在已经成立了秦腔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小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们最近还举办了一个秦腔艺术展,反响很好。

我们还要搞秦腔重点剧目的创作,并准备在明年适当的时机,携带一批新创作的秦腔精品进行陕军东征、秦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