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打击乐是秦腔剧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表现力强,长期以来,以自己非常丰富的内涵, 包括动作锣鼓、板头锣鼓、开场锣鼓、曲牌锣鼓等,为秦腔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发挥着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深化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极为重要。它以自己铿锵豪放,浑厚典雅、粗犷激越的音响效果,一度赢得成千上万戏迷的青睐和厚爱,也渐渐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固定的欣赏思维和模式习惯。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它娱乐形式等多媒体的出现,严重冲击着人们精神需求,娱乐欣赏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的欣赏追求已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秦腔打击乐亦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戏曲新剧目的改革趋势促使文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那么,秦腔打击乐如何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创新,满足观众的鉴赏力和审美力呢?作为一名从事秦腔打击乐司鼓20余年的文艺工作者,本人深感有必要、而且有义务进行秦腔打击乐艺术改革的探讨和尝试。结合多年演出实践,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关于传统知识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这一话题历来是任何改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对于秦腔打击乐艺术的改革而言,首先是对传统锣鼓经知识的继承问题。试想,作为一个秦腔打击乐工作者,连最基本的锣鼓经情绪和作用都不能合理体现,那就无从谈及打击乐的发展变化,改革者是需要扎实牢固的传统知识来签底的。 因此,秦腔打击乐的改革前提是,必须领会传统击乐知识的内涵、用途、风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击乐韵律。进而把握和挖掘其精髓。在利用时,对传统锣鼓经进行仔细甄别和选择,不适宜剧情需要的点子、技法就毫不可惜的从脑中删除,以免干扰和影响创新思路的不正走向。
其次,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博,适应观众欣赏的普遍要求,对传统意义上的秦腔打击乐进行与时俱进的艺术加工,使其更好地为剧情服务,即就是最传统的《铡美案》《五典坡》《周仁回府》等戏,我们也要俯于饱满的情感,细致的情绪处理、强弱变化、阴阳顿挫等。让传统的剧目更合情合理、富有美感。在这里,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改革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这一点,早在三十年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鼓师翟志中老师,对传统戏《赵氏孤呈现,儿》的击乐运用、情绪处理,以及传统击乐韵律的完美已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二、关于打击乐乐器的借鉴与创新问题
多少年来,秦腔打击乐主要以自己为数不多的板鼓、铙钹、勾锣、手锣、梆子等乐器来完成剧目的伴奏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戏曲艺术立体化、多元化、交响化、唯美化等形式方向的多面发展,特别是新创剧目层出不穷, 创意节目日益增多,那么,仅靠秦腔打击乐那几件固定乐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作品的需求。这对于众多打击乐演奏员来说, 无疑是个新挑战和置得补习的新课题。因为,即就是把买好的几十件乐器摆在那里,好多人对音色、特色的把握、选择、运用、表现、还是拿不准。我个人感受是,这一点必须是要好好学习和常常琢磨感受的。
如何更好的发挥、保持本剧种的特色,进一步借鉴和吸取外来因素,更好的推进戏曲击乐的发展呢?我觉得在这方面,省戏曲研究院多年来一直做得比较突出,其改革的成功结果足矣证明这一点。如《千古一帝》、《杨贵妃》、《迟开的玫瑰》、《杜甫》等剧中,成功引用了排鼓、定音鼓、军鼓,云锣、潮锣、风锣、响板、沙锤等,它大大地升华了剧目的整体质量,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听觉上产生强烈的立体效应,更重要的是深化了人物个性,增强渲染了戏曲发展的情绪气氛。如在《长城歌》万喜良“泼水击石”一场戏中,打击乐运用定音鼓、军鼓、大钗等乐器的巧妙设计,将剧中“巨烫、危险、心悬、勇敢、精神”等环境和人物心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千古一帝》一剧中,刘代扮作算命先生出场时,高呼“算命来、算命来”这一场景时,击乐设计者将低音大锣和低音虎锣的声响引入情节,使观众闻其声、观其色,立即感受到了“奸细”这一反面形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前辈老师的影响,本人对自己所担任的大量剧目在击乐表现上多次进行了尝试、借鉴,并取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其它剧种乐器的借鉴,无论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这些色彩声响的引入,一定会丰富和增强本剧种戏曲打击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关于提高打击乐队员的人文素养问题
有人说,学习打击乐有无文化知识不重要,只要能把戏背下来,敲下来就行。诚然,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过去好多艺人从没上过学,还不是照样司鼓了那么多戏。即就是在农村的好些业余剧团,照样有人没上过学但能敲一本又一本剧目。我认为,爱好者、戏迷热闹一下还可以,但是搞专业打击乐的绝对不行。/时代发展了,整个观众的素质、欣赏水平也相应提高了,没文化的打击乐表现只会导致以讹传讹,滞留不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促使打击乐工作者必须弄清楚自己肩负这神圣职责的重要性,决不能“以已之昏昏,致人之昭昭”。那么,切实提高打击乐队员的人文素质成为当前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进入现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任何工作者来说都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如何做人,更关系到如何做事(即工作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会潜默易化到艺术创作与表现中。人文修养水平高的人,自然会把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产生良好的工作效应。如:我院就有一批从事音乐工作和创作的前辈、老师。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从中汲取宝贵的人文修养,为后来许多音乐作品的呈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创作源泉。又如:省艺术学校高级讲师马凌元老师,长期坚持学习和理论研究,完成了《秦腔打击乐》、《秦腔打击乐入门与理论研究》等专著。为后辈学生掌握传统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秦腔打击乐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成就。由此可见,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文艺工作者是那么重要。因此,建议击乐演奏者,必须加强学习、虚心请教、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和艺术素质,为戏曲艺术吸取营养,使打击乐创新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四、关于培养打击乐创新意识和追求导向的问题
首先,要承认创新是戏曲打击乐发展的生命力。自从,六、七十年代以来,秦腔打击乐的改革发展一直在延续着、前进着。从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到目前的青春版《杨门女将》,这期间,外剧种打击乐点子的引用、色彩乐器的介入,击乐音调的尝试研制和改革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绩和表现必定局限于某些剧团、某些司鼓演奏者而已,对于众多剧团,特别是当代年轻打击乐演奏员来说,创新意识必定不是那么普及和强烈,有待于提醒和带动。首先,要树立新的意识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墨守成规、循规蹈规的落后思想。在追求上,要树立新的标尺和高度,学会和懂得欣赏美的艺术作品。学会辨别、选择、搭配、巧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乐器。认真分析剧本和舞台调度,寻找可以发挥打击乐的表现空间,以新的创造思维、设计出合情合理的节奏乐点,来揭示人物的心里活动和多变的舞台情绪,使之渗透到人物,渗透到剧情,感触到观众。在追求导向上,打击乐的设计和表现一切围绕剧情的发展和需要,经过二度创作,使戏剧的表现过程有跌荡起伏、色彩之分、强弱之分,力求使戏曲的综合体现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
五、关于重视戏曲打击乐职业、队伍建设的问题
秦腔打击乐的创新与发展固然与演奏者自身的技能、素质、合作态度等有关,但同时也与人们对打击乐地位的偏差看法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尽管,人人都知道戏曲是综合性的,但对于同等劳动成果、辛勤付出的回报是明显不同的。比如说,有些武戏演下来,有的演奏者早已汗流夹背、湿透衣服,但别人往往是看不见的,默默的付出连一些温暖的话都不能给予,更不要说对劳动的尊重。按说,出力流汗也是本职工作范畴之事,但长期下来有些演奏员便学会了偷懒,学会了应付工作,或是稍微上点年龄,好些人都相继改行、另谋职业。因为,他们想,幕后吗?无所谓,但对于一个团体来说,能有一个水平相当、团结和谐的打击乐队伍是多么重要。因为戏曲好多场面要靠他们集体完成的。另外,对于“定音鼓”“排鼓”等主要色彩乐器的演奏要加强重视和人才培养,它是一门专业,不是每个戏曲打击乐演奏员随便能带的。在乐器购建上,建议多多给予支持,为击乐的改革提供方便。积极改善工作热情不高、合作态度不好、缺乏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不良现象。
总之,进入21世纪,秦腔打击乐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就必须按照艺术事业发展的规律做事,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我想,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加强打击乐队伍的技能训练,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加强培养具有综合实力和创新意识的打击乐团队,我相信,秦腔戏曲打击乐的改革发展一定会取得很大成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