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全省目前有地方戏曲剧种25个,除过4个外来剧种京剧、豫剧、蒲剧、晋剧之外,依旧有秦腔、碗碗腔、眉户、线腔、老腔、阿宫腔等21个陕西本土剧种存活,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陕西省地方戏曲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陕西地方戏曲家底厚实

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从3月26日就启动了,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普查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何桑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调查摸底,前期已基本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培训辅导、督导检查和表格填写等工作,初步摸清陕西省现有戏曲剧种25个,包括秦腔、眉户、碗碗腔、合阳线腔、汉调二黄、阿宫腔等,其中由专业院团支持演出的剧种19个,由民营院团和自乐班演出的6个剧种是老腔、弦子戏、端公戏、八岔、大筒子、关中秧歌。”

何桑说:“我们在汉中略阳县普查时,发现当地有个偏远村子竟然有秦腔班社,当地人说,是早年间关中人在这里开矿,把秦腔给带过去的,这么多年就一直传了下来。陕西还有外来剧种,像榆林那边有晋剧团,黄龙县有豫剧团,加上蒲剧和京剧,它们和陕西本土地方戏曲一起传延下来,一样受到很多群众的喜爱。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发现戏曲的根在民间,陕西地方戏曲家底厚实、亮点很多。”

摸清家底为传承保护打牢基础

参与普查工作的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馆员倪娟说,在普查过程中,很多老艺人特别让人感动。“像在合阳、富平等县,好多七八十岁的民间艺人依然坚守在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路上,有的身体不好,有的视力不好,他们加入班社既不是为了待遇,也不是为了机遇,而是源于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浓烈热爱。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默默坚守,更多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将找不到归宿,甚至面临消亡。”

何桑表示,陕西的地方戏曲一些从业者虽然处境艰难,但带着对所从事戏曲事业的热爱,依旧坚守在基层一线,令人起敬。好多基层的民间艺人,纯粹是因为对地方戏曲的热爱,“为群众表演时,特别投入,非常生动鲜活,让人感动。”在普查中,何桑和她的同事们也发现一些让人心酸的事情,陕南、陕北有些县上的剧团为了生存需要,已将剧团改为歌舞团,令人为之痛心。“有剧团的负责人说起剧团的困境,几十岁的汉子痛哭流涕,生怕把艺术在自己手里失传了弄丢了。他们搞其他工作可能生活会过得更好,但他们对艺术舍不得放不下。”

何桑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全面普查,将整体摸清全省地方戏曲的家底,充分了解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会按照要求,对普查进行深入梳理总结,形成完整的普查报告,希望在下一步的传承保护发展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承载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戏曲好好地传承下去。”(记者 雷县鸿)

(摘自 《西安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