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剧团的一天
秦川、秦人、秦腔。秦腔是西北特别是陕西祖辈人平生最大的喜好,秦腔名角在他们心中亦如天人。放眼三秦大地,田野乡间,红白事,秦腔随处可闻。秦腔和白酒、辣子、牛肉泡馍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特别逢年过节遇喜事,农村十里八乡的村民蜂拥看大戏,热闹景象难以用言辞形容。
时代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古老的秦腔传统艺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难题,观众在流失,剧团在消失,演员在减少,人人都能唱几句秦腔的景象难以重现。为了满足老戏迷的需要,培养新戏迷,振兴秦腔,也为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周至县剧团演职人员不但依然坚守阵地,而且活跃在农村广阔天地。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超乎人们的想象,同样,他们对秦腔艺术的痴情也超乎人们的想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少年了,周至县剧团的演员们天天演戏,天天不忘练功。近日,记者跟随周至县剧团的演员们整整待了一天。那天天还未亮,剧团文戏演员起床吊嗓子,武戏演员甩胳膊踢腿,翻跟斗练功,大汗淋漓两个小时才去洗漱吃早饭。饭后演员按部就班打理行装走向“大篷车”。一到演出地,演员们放下行李就抓紧化装准备登台;文武场面对弦合乐;随团炊事员支锅烧火做饭;先前为搭台挂幕、布置布景、灯光、音响,忙得不亦乐乎的幕后人员这时才乘机闭目养神,在戏箱上打盹睡会儿。
大幕拉开好戏开场,看着台下黑压压一片观众,演员在板胡和锣鼓声中,精神抖擞登台亮相,各自上演拿手好戏,表演看家绝活。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时而咧嘴大笑,时而注目倾听,时而鼓掌叫好。
“听了秦腔,肉酒不香。”眼看过足戏瘾的戏迷们离场回家,一直沉浸在剧情中的演员们这才感到困乏和饥饿。他们在农家小院吃饭时,现场活生生是一个“老碗会”。饭罢,疲惫不堪的演员挨个睡在地铺上为晚上的演出养精蓄锐,让人看了心疼。晚上散场后,等演员们卸完装吃完饭,记者看到时针已指向零点。
“一年360天,大家几乎天天是这样度过的,三九寒天,酷暑炎夏,那就更苦了。剧团面临很多难题,演员收入微薄,他们能坚持,完全出于对秦腔的热爱。他们是秦腔的守望者。”临别时,记者耳听周至县剧团孙团长一番动情的话,心里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张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