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活在舞台上——我扮演姜雪春的点滴体会
朱海娥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四功五法”是其刻画人物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戏曲表演中,情、技、理缺一不可,即“无情不感人,无技不惊人,无理不服人” 。在我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戏曲演员要想在舞台上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有在认真体会角色的心理,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程式技巧,才能把“这一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极为细腻复杂的内心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
首先,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塑造好角色的核心与关键。如果一个演员没有在表演之前深入钻研剧本,把握剧中人物的心理、个性、身份等特点,盲目的、想当然的运用程式动作来进行表演,最终极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以观众的不认可而告终。我在接受扮演秦腔经典名剧《双锦衣》中姜雪春这一角色之后,反复研究剧本,不断思考,最终对人物产生这样一个认识:这是一位知书达理、心底善良、体贴入微、外柔内刚的年轻女性。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孝敬父母,善待妹妹,遇事总是为他人着想,在与妹妹的接触中总是谦让。即使在遇救之后与养父母生活期间,也是恭敬友爱,百般体贴,赢得了养父母的疼爱。但是,她又是一位果敢的女性,当厄运袭来之际,她没有向坏人低头,无论是怒打蒋成史,还是痛斥蒋有渊,她的态度明朗,意志坚定,不畏强暴,这是她性格中的另一面,只是在平时不显露而已,一旦显露,锋芒锐利,坚毅果敢,不让须眉!
戏是演给观众看的,因而以什么样的舞台呈现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是考验一位演员功力的试金石。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总是能合理地运用“四功五法”来使人物活生生地站立在舞台上,其中,演唱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秦腔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唱腔既豪迈奔放又缠绵悱恻,深受西北乃至全国观众的喜爱。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但是,艺无止境,在此次排练演出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殷切教诲,使我在演唱上又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使我的演唱紧紧把握人物内心情感的尺度,不仅在演唱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高亢奔放酣畅淋漓的唱段时激荡起观众的情绪,更在吐字、归韵上狠下功夫,特别在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的演唱中让观众对人物的坎坷遭遇产生无限同情。在前本的《抚琴》一场中,由于她失手打死蒋成史又一时无法说清缘由,父亲暴怒,姜雪春有一段唱腔,我根据人物突遭变故、心神未定,又无法自证的复杂心情,以及平时对待父母的态度,演唱“等候秋妹无聊赖”这一段,既有急切,又有无奈,既有辩白,又有没有旁证的困惑,做到情与声有机结合,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传递给观众。等到含冤奔出家门之后,我发挥自己的嗓音特点,在幕后唱出“悲愤填膺”四个字以及亮相之后,更加有力地唱出“难消散”,把人物悲愤、恼怒、羞愧、有冤无处诉说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当唱到“纵然化渊禽,难将恨海填了”这一句时,运用了一个高音翻上的唱法,依靠咽部的力量,发挥各个共鸣腔体的作用,用丹田气把字送出,使声音高亢而又圆润丰满,激越清亮,铿锵有力,穿透力极强,把这位蒙冤受屈的弱女子的满腔愤恨完全展示给观众。当唱到“自古佳人多遭难,松柏挺拔知岁寒。情操自守人称赞,死得其所重泰山”几句时,我用斩钉截铁的演唱,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姜雪春纯真无暇、操守高洁的品德和气质,把人物宁愿玉碎不愿苟活的心态充分外化。
后本中的《探监》一场,姜雪春有两端十分重要的唱段,我在演唱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体会,努力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第一段是她坐监数月之后第一次见到养母,既要表现出忽见亲人五内俱焚的心态,又要根据唱词表现出她善良的心中时常挂念年迈的养父母无人照管的内心焦虑,头一句:“见母亲心痛如刀绞”我唱得较为舒缓,主要表现人物欲哭又不忍惹养母伤心的复杂心态,到了“儿今好比入笼鸟,纵然有翅也难逃”一句时,突出了“入笼鸟”、“纵然”、“难逃”几个字,表现出人物无辜身陷囹圄的冤屈以及对前景的茫然心态。同时在演唱“儿”字时,遵照桑梓老师的传授,运用一个较轻的滑音顺利地过渡到“今”字,使唱腔更加悦耳动听。“别的事儿都是小,只是双亲年迈高。谁来侍奉行孝道,定省之礼全然抛”几句我演唱的较为舒展平和,表达出人物对年迈双亲无人侍奉的思考与焦虑之情。等到监门打开,她见到满面愁容的母亲之后,我控制气息和音量,先收后放,由弱到强,逐渐释放音量,用中音区共鸣来完成装饰音和拖腔:“见母亲带愁容暗把泪掉,还须要用好言安慰年高。蒙屈冤似明月被云笼罩,总有日得昭雪脱身狱牢。到那时回家去侍奉二老,伺茶膳定晨昏永报劬劳。患难中再莫为女儿烦恼,劝母亲莫啼哭展放眉梢”,唱得委婉缠绵、情真意切,突出表达了人物安慰母亲的一片孝心。当观众看到姜雪春身陷囹圄、生死未卜、蓬头垢面、形容憔悴、层衣露絮、鞋袜残破的外形,又听到她温和善良地安慰养母的话语时,无不被她的善良所感动,为她的真情留下同情的泪水。在此,我融入了自身的全部情感,不卖弄嗓音条件,以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为依据,以最准确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为目的,演唱上真假、虚实相结合,用滑音、颤音来装饰,巧换气,善共鸣,借助旋律的舒展、流畅,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也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唱腔之外,传神的做表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我由于长期扮演正旦行当的人物,对于闺阁旦行当很少涉猎。这次在多位老师的教导下,我逐渐突破行当的束缚,在表演上以更加舒展、明快的节奏来体现人物年轻的特点和心态。记得京剧大师萧长华先生曾经说过:“无论要演好什么戏,都要先摸清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摸清他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心理,才能演出‘神’来。”我对此深有体会。在姜雪春第一次出场时,我突出表现这位闺阁少女文静的性格特点,在群场中并不耀眼夺目,仅仅以一首诗词和几段道白来显示出她学有所成又通情达理的特点来。到了《相婿》一场,则主要表现姜雪春既不愿违抗父命、又要劝导妹妹的两难处境。面对妹妹,既要表现出她对于妹妹没有过门就丧失夫婿的同情,又要顾及到父亲的严命,既要让妹妹遵从父命前去相婿,又要顾忌妹妹的内心情感,于是,语气轻柔,表情和善,对于对方的使小性,既理解又无奈,劝解中既以理服人,又晓之以情,即使站位也不过于突出,把一个处处替人着想、习惯于谦让的大姐姐形象展示给观众。出场时见妹妹有意磨蹭,连忙上前去拉,被甩开后表情上要突出又是着急又有几分无奈的心态,在演唱“你不看暮云四起天色晚,檐前紫燕双飞还”时,用手一指,又回头注视妹妹,这一拉、一甩、一指、一看,正是用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来表现特定情景下的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变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热情、善良、谦和、有爱心的人物形象。常常听到对于演员的表演用“恰如其分”这四个字。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好表演的分寸感!所谓分寸感,这就要求演员在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感情的基础上控制好外部动作,既不能不足又不能太过,因为这样会脱离人物,也会让观众跳出剧情。因而我在用程式动作来处理人物内性情感时,首先体会剧本所提供的规定情景,通过不断的思考、感受、选择,最终以符合人物心理的准确的形态来表演,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是它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显著的特征。戏曲演员只有刻苦训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表演程式技巧,才能以准确的举手投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蕴藏于角色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我在《投河》一场就运用了圆场、水袖、磋步等程式动作表现出人物突遭家变、含冤受屈的心态,再辅之以情绪饱满的演唱,让人物内心的急切、愤懑、无辜以及无奈充分得到外化,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扮演姜雪春这一角色,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艺海无涯的含义,在今后的舞台实践中,我将一如既往,刻苦认真,勤学苦练,使自己的艺术素质和表演技能更上层楼。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