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郑州观看了张新芳同志主演的《陈三两爬堂》,这位艺术大师看后激动地对张新芳同志说:“你是曲剧界的常香王。”艺术大师的这句话.既是热情的称赞,又是颇有见地的评价。的确,张新芳同志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爱戴的著名曲剧演员之一,她的艺术造诣,她对我省曲剧事业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九岁红”的来历
张新芳同志走上舞台曾经历了令人心酸的遭遇。一九二六年,张新芳同志出生在我省西南部邓县一个穷苦人家庭,她父亲早死,留下她母女二人靠讨饭为生。不幸她母亲又病例不起,七岁的张新芳,只好一个人外出讨饭来供养母亲。在艰苦讨饭生活中,张新芳发现从东乡过来的两个讨饭老头,他们手拿胡琴,口唱小曲,每到一家门前唱上几句,就能多要上一点吃的东西,比自己站在人家门口喊上半天还强得多,张新芳在幼小的心灵中第一次认识到,要想有口饭吃,必须有个“手艺”,于是她就动员母亲,要自己去唱小曲,可母亲怎能答应呢?!然而,转眼到了农历三月,榆钱捋光,树皮剥净,饭几乎要不到了,张信芳就背着母亲,跟在两个老头的身后偷偷地学唱起小曲。由于张新芳天资聪明,记忆力强、嗓音宏亮,善于模仿,一些曲子,她一听就会,而且稍一练习,就有声有色。没有几个月,她就学会了《花庭会》《祭塔》两个戏的一些主要唱段。她在讨饭时,边学边唱。这两位老艺人,有次听了张新芳的唱,认为她的声音虽然有所颤抖,可没有黄腔与掉扳。于是就把她收为徒弟,张新芳从此就开始了坐地摊唱大调曲子的艺术生涯。
张新芳在两位老师的严格训练下,冬迎风雪,夏顶骄阳,早起晚睡,刻苦练功.唱做一齐努力,为以后的演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时的南阳大调曲子已逐步由座唱、地摊、高跷发展而为登台演出,派生了一个新的剧种,被人称之为“曲子戏”,一些老艺人相继组成了曲子剧社,由乡村逐步转入城镇演出。张新芳九岁那年,正逢正月十五庙会,当地主持庙会的人请了两个戏班唱对台戏,新芳同志所在的这个戏班演出《花庭会》。由于新芳的精彩演出,把对方的观众一下子都吸引了过来。张新芳从此声名大震,并以“九岁红”的艺名在南阳数县内飞传。人们都知道了有一个唱高台曲的“坤角”,她每到那里,人们都想看一看,以饱眼福,她每一演出,郝是一片喝彩声,甚至戏班去到那儿,人们跟着看到那儿,唯恐漏掉一场。
继承、借鉴、创新
解放后,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张新芳更加勤奋努力,艺术水平也日益提高。
她勇于借鉴和揉合兄弟剧种的唱腔,但又保持了曲剧的传统风格,既有鲜明曲剧特点,又有新的光彩,使她的唱腔独具一格更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划人物的性格。曲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丰富绚丽的各种曲调,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表现新的生活内容的需要,也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张新芳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的。在《陈三两》的一些唱段中,她就比较成功地吸取了一些豫剧、越调、吕剧、河南坠子等姊妹艺术的唱法。陈三两在回忆自己被抛进烟花院,如一朵纯洁之花飘荡在污泥之中时,唱词是“飘飘落在污坑”,这句原是“阳调”唱法,但新芳认为,如果全部按“阳调”唱,唱腔既显得呆板,也不易加什么动作,于是她就在演唱这句唱词时,吸收了吕剧的唱法,吕剧唱腔飘扬,有柳絮飘飘之感。她又在这里加上一些水袖拂动的动作,用水袖的飘荡和吕剧唱腔的飘扬.更形象地揭示了陈三两飘落烟尘的悲愤心情。再如,当陈三两怒斥李风鸣时,有一句“大堂上分明你是陶哥儿”,原唱法是曲剧中的“垛子板”,但如全按曲剧“垛子板”的落尾,力量不足,过于轻松,新芳同志在唱“陶哥儿”三字时,就吸取了豫剧的唱法,较之原来唱法显得更加有力,比较成功地表现了陈三两对忘思负义的李凤鸣的愤恨之情,体现了陈三两当时提起李风呜就“恨死我了”的潜台词。还有剧中陈三两劝说李风呜好好读书,以求将来得中之后为姐姐报仇时,唱词是“且莫要前劲紧来后劲松”,这句原是曲剧“垛子板”,但如全按垛子扳处理.则显得单调、平板,于是,她在演唱时,加上越调的唱法,较之原来高亢、昂扬,更鲜明地体现了陈三面对李风呜苦心劝导和殷切的希望,较之原唱腔处理更为生动感人。
她对曲剧的传统曲调十分重视,对于多年以来形成的曲调决不轻易扬弃,而是从塑造人物、表达感情出发,为我所用。即使有些长期不用的曲调,一到她口里,就能重新放射出新的艺术光彩。如原来曲剧“垛子板”转“大调上流”,这种唱法即使曲剧原在地摊演唱时,也很少运用,早已不被艺人们重视了,而曲剧长期演变保留下的大部分曲调则不易表现高亢、昂扬的感情。张新芳同志在曲剧《洪湖赤卫队》中饰演韩英时,韩英在牢房中和母亲见面时有一段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唱段,即“儿死后,把儿埋在洪湖旁,让儿的坟墓向东方……儿要看红军凯旋归,儿要看白匪消灭光……”,在这里,她在运用“垛子板”时,恰当地转唱“大调上流”,唱腔激越奔放、昂扬有力,比较真切地表现了这位视死如归,对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的女共产党员的崇高胸怀,和她无限忠于党,忠于民,忠于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有力地感染着广大观众,艺术效果很好。
在曲牌的运用和继承曲剧的艺术传统方面,张新芳同志也有自己的创造,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新芳同志采取大腔大嗓,恰当灵巧地运用丹田气和“闪颤”绝招,先出字,后出声,整个唱法给人以吐字清晰、字正腔园的艺术效果,大腔大嗓的唱法又使她的唱胺比较深厚深沉、朴实有力, “闪颤”绝招的远用,使唱段中字词之间的抑畅顿挫更加鲜明。以张新芳同志在演唱中运用的“摆字’来说,如她在唱“陈三两迈步进公庭”时,把 “陈三两”三个字紧紧连在一起唱出。把拖音放在三字之后,不仅一开始就突出了陈三两的不屈精神和反抗性格,而且在吐字方面显得更加清晰有力。另外,在曲牌的结构运用方面,她也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达剧本主题出发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如曲剧中的“阳调”、 “满州”原是不带垛的,而新芳同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这两种曲牌都加进了垛子来唱。如《陈三两》中,有一段唱是“小陈奎万般无其奈,又只得左提棍右挎篮挨门挨户沿街讨要去操旧营生”,她在演唱这段唱词时,就采用了“阳调带垛”的唱法。因为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感悄到此已不能再缓慢地表达了,仅用“阳调”的唱法,则过于松弛,用“阳调带垛”的唱法,则显得紧凑有力,既比一般的“阳调”唱法美,也比较好地揭示了饱经忧患的陈三两昔日对弟弟陈奎无限关切之情,演出时也更加打动人心。
三个悲剧女性的精心塑造
张新芳同志在近四十年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她从登上曲剧舞台以来,原来曾饰演过多种行当的角色,解放后,主耍以演旦角为主。她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我国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而且在现代戏中塑造的妇女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由于她的唱腔比较深沉有力,韵味悲切委婉,因此更有利于塑造悲剧女性。在这些悲剧女性中,以陈三两、秦香莲、祥林嫂尤为成功。
为广大观众一致称颂的首先当是陈三两,这是张新芳同志的拿手戏、代表剧目。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陈三两和张新芳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早在四十年代,新芳同志就开始演出此剧,解放后经过和其爱人刘道德(剧中饰李风鸣)以及有关同志一起加工提高,一九五九年拍成电影,更誉满全国。
张新芳同志饰演的成功,首先是在于她对陈三妓女的,她原来曾受过较高的教育和熏陶,有相当的文化知识不仅熟读唐诗宋词,而且甚至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再如,陈三两饱经忧患,历尽风霜,见多识广,她对封建宫府、达官贵人、王侯公子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的。总之,她的生活道路是痛苦的,命运是凄惨的,但又是不屈的,不可征服的,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陈三两对封建官府的反抗和斗争,又与一般的女子不同,由于她博学多闻,能言善辩,谈古论今,巧做周旋, 或直言驳斥,或旁敲侧击,总能置对方于无法挣脱的困境之中。因此,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突出陈三两的反抗猜神,表现陈三两独特的斗争特点,是必须准确和恰当掌握的。张新芳同志塑造的陈三两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既没有把陈三两演得过于悲切怯弱,又没有把陈三两演成只会骂街之类的妇女形象。她掌握得分寸得当,处理适度,而没有一般演出陈三两的两种弊病。
在表演艺术上,这出戏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大幅度变化的场面,整个戏就安排在一个公堂之上,戏剧的情节推进主要是靠唱来完成的,是一出比较典型的唱功戏。
在具体的演唱上,张新芳同志尽管也努力表现陈三两难言的苦痛,悲愤的泪水和含冤的呼声,但基调是进攻的,高亢的,而不是低沉和哀伤的。如陈三两刚开始上堂的一段唱,在运用“阳调”时,更明显地分出了轻重缓急,在唱到“衙门好比阎王殿,大堂好比剥皮庭”时,十分注意加重“阎王殿”。和“剥皮庭”六个字,这就使这出戏一开始就突出了陈三面对封建宫府不抱幻想,而决心反抗到底的斗争精神。在陈三两受刑之后,唱到怒斥李风鸣“你今天打我该不该”时,原米一般的唱法是又慢又拖,而新芳同志在运用“哭皇天”和“扭丝”之后,立即转入“阳调”,并努力使唱腔高亢激昂,又一次表现了陈三两即使在重刑之下亦不屈服,坚持斗争到底的精神,而力求避免把陈三两演得只会哭哭啼啼,过分怯弱。陈三两在写梅花篆字时.一边写字,一边以字说意,一字一问,步步进逼,又一次成功地显示了她独特的斗争形式和不屈性格,十分感人。在陈奎出场之前,陈三两回忆自己身世时的一段“哭滚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但又不仅仅是凄凄惨惨,而是由悲而愤,由愤而怒,由怒而壮,特别是唱到“人活百岁也是死,拿定主意跳火坑”等句时,又恰当地运用了“闪板”和“颤音”,不仅真切地表露了陈三两面对忘思负义、贪脏枉法的李风鸣,自己内心的极度悲痛,而且又一次展示了视死如归的火一祥的性格,使其形象巍然屹立在观众面前。
剧中,张新芳同志不仅通过唱,即使叫板、念白,也十分注意突出陈三两的性格。如剧中先后有两次“我的大老爷”呀的叫板,她处理得也十分准确鲜明。第一次着重表现陈三两对李风鸣的不满和怨恨,第二次则表现了陈三两对李风鸣助蔑视和挖苦,因为第二次陈三两已经知道大堂上的狗官即是自己的弟弟。在做戏方面,张新芳还恰当地运用水袖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陈三两在回忆自己遭遇时唱到“抬头叫天天不语”时,用了一个单背袖,表示呼天天不应的困境,唱到“低头呼地地不应”时,用了一个单翻袖,表现了陈三两当时叫地地不灵的悲惨遭遇。在唱到陈三两对李风鸣的关切“我租他寺内房一间,好让我兄弟苦用功”时,用了一个单甩袖,表现陈三面对其弟的关切爱抚。另外,原剧在长期的演出中,陈三两一直是跪着唱,新芳同志后来加上由跪而突然站起一次,即李风鸣不仅不认陈三两,反而严刑逼供,陈三两唱到“陈三两从此不要命”时,怒火不息,由跪而站,怒斥李凤鸣。这些艺术处理都很好地刻划了陈三两的不屈性格。
张新芳同志塑造的秦香莲,也是受到广大观众称赞的又一成功的艺术形象。她塑造的秦香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把秦香莲刚柔相济的性格表现得洽如其分。而一般的人饰演秦香莲则往往显得刚劲不足,过于让她听从于命运的摆布。新芳同志说。在封建社会里,秦香莲能带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进京来寻找丈夫陈士美,她不是一般没本事的妇女。尤其是最后又坚持 让铡陈士美,说明她有比较强烈的斗争精神,嫉恶如仇,百折不挠。如果把她演得太苦、太悲,就不符合秦香莲这个人物性格。因此必须有刚有柔,刚柔和济。人“厅堂劝夫”一场中,新芳同志没有简单地一个劲去表现秦香莲啼哭,而进行了很有层次地艺术处理。如在“你难道没有长人心”一段唱中,她演唱的第一句“你饱读诗书知孝顺”,含有规劝的意思,下边唱的“遗弃父母罪过深”等,就开始显示秦香莲的怨愤心情,而唱下面的“为妻寻你你不认,难道你没长人心”时,就又比较突出和鲜明地表现了秦香莲对陈士美的满腔仇恨。“劝”、“愤”、 “恨”,步步升高,层层推进。在“见皇姑”一场中, 也着力刻划了秦香莲的不屈精神。如“任凭你皇姑权势大,也难吓倒我秦香莲。不声不响一旁站,她问我一声我应—言”。这段唱采用了“扭丝带垛”的曲牌,而具体演唱时,第一、二句以较快的节奏唱出,绝不松弛拖沓,表现了素香莲对皇姑也是有几分蔑视的。唱第三句时,把“站”字加重,并猛刹车嗅然而止,表现了秦香莲和皇姑斗争的决心已下。到最后—句“她问我一声我应一言”,把“一声”二宇音调提高,并用鼻音使音调向上翻起,到“应—言”三字时,在向上拖腔,表现了秦香莲破釜沉舟斗争到底的气慨。当包拯左右为难,一时难以下手时.秦香莲唱的几句“哭嘹子”:“我只说来把青天见,不料想青天又被乌云漫。人道包公是铁面,不料想你们官官相卫有牵连。既然被告你不敢斩,你就该斩我秦香莲”。张新芳同志在演唱时,其中的“有牵连”三字,音调翻上去,用高八度唱出,又一次再现了秦香蓬拼死到底的不屈精神。在念白方面,如秦香莲见到陈土美时有—大段念白:“夫啊!夫啊!为妻已经讲尽了…聋了你了,哑了你了,陈驸马,陈千岁,我的陈大老爷呀!”在这长达几十句的念白中,抑扬顿挫,感情鲜明,从字音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启顿,以及拉腔和甩腔的运用,都精细地表达了秦香莲对陈士美忘恩负义的斥责和愤怒。通过上述一系列处理,把这个在封建社会的迫害中觉醒的,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的。
张新芳同志切换的第三个悲剧女性是样林嫂。按照鲁迅先生原著提供的是,样林嫂是一个生活在旧中国偏僻乡村的妇女,这个妇女不仅在肉体上遭受到种种灾准,身世是相当孤苦凄凉的,而且她在思想上更受了封建礼教的严重毒化,可以说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一个被伤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张新芳同志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中,通过人物的唱腔,眼神、手势等艺术手段,进行精心的艺术创造。如祥林嫂在捐门槛之前的一段《飞饭阴阳》:“那玉历宝钞劝世文,十殿阎罗阴森森……”唱腔凄楚哀怨,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在贫困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下,那种失魂落魄,神志混乱的内心恐惧的状态。最后,在祥林嫂临死之前的“雪满地,风满天”一段,前半部以“哀”、“叹”为主,回忆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和艰难。到“为什么我的罪孽不能减半点”时,一些字句则用低八度的音调唱出,以表现惨遭迫害的祥林嫂在奄奄一息之际,用自己一生的苦难和生命,对那个社会提出了控诉和质问。在眼神酌运用上,也十分注意。祥林嫂的眼神基不上是混暗、呆滞、无神的。即使眼珠偶然转动一下,也是呆滞无力的。
艺术青春常在
张新芳同志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她在艺术道路上经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的文艺春天到来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塑造艺术形象,为了曲剧事业的发展,她正在进一步刻苦练功。新芳同志的艺术功底本来是很好的,虽已五十多岁,但仍然能演出近三百句唱的《陈三两》,而效果不减当中。这与她过去多年来长期磨练是分不开的。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她曾向京剧大师梅兰芳学过水袖功,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文革期间,她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仍坚持在村头、场边跑跑圆场,比比云手,小声练唱。粉碎“四人帮”后,重返舞台,她的练功劲头更足,现在每天坚持早起练唱,练台步、身段、手式等。
粉碎“四人帮”后,新芳同志对《陈三两》、《秦香莲》、《祭塔》等戏,进行了认真地加工锤炼、以精益求精,使演出焕发出新的光彩。最近,她又努力赶排了《荆钗记》, 在此剧中,她饰演主角钱玉莲,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不仅进一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并且争取在唱念做方面做出新的努力,人物有关的跪步、磋步、圆场等,她利用一切时间,刻苦练习,以使这些动作更加准确优美。
面对我省曲剧演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新芳同志正在物色苗子,准备尽快地选好徒弟,带好徒弟,为我省培养一批青年演员,使曲剧事业更好地发展。
一九八一年六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