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为才艺被人追捧,也曾经沿街乞讨;她,主演了100多部曲剧,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她就是国家级河南曲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代表传承人,与曲剧温情相伴 69年的王秀玲。

曲剧,俗称高台曲、 曲子戏,是由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经临汝县农民“ 同乐社” 搬上舞台发展而成。王秀玲祖籍河南郏县,1936年出生在湖北汉口,她的父辈是靠唱曲剧而谋生的民间艺人。打她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她与曲剧的不解之缘。

王秀玲 5 岁开始登台演出。“那个剧院是两个剧社演出,上午演曲剧下午演豫剧。豫剧里有坐花轿、抬花轿之类的。我们看了以后,几个小妮就模仿,俺也是在那扭。后来被李久长老艺人知道了,跟我商量着:来!妮,给你拿到舞台上你敢不敢?我一口答应说敢。”就这样,她走上了艺术舞台。

红极一时的日子持续到13岁。1948年,曲剧社的运营每况愈下,演员们为谋生计纷纷离开,而他父亲也在这一年摔伤了腿,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们只得晚上住在剧院里,白天出门乞讨。

新中国的成立之后,王秀玲迎来了人生巅峰时刻。 她那个剧院一年演200 多场,场场暴满。而后,通过大师梅兰芳的点拨,王秀玲艺术造诣开始迈上了新的台阶。 1958年,王秀玲随郑州市曲剧团再次进京参加汇演。一个个精彩的曲目开始走出中原,让来自乡野的曲剧登上了高雅艺术殿堂,并且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66年,文革开始,剧院停演,31岁的王秀玲,演艺生涯与曲剧一起进入了停滞的状态,“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我们这些人,都挨批斗了,不让演出,天天学习,心情很压抑。”

1981 年,剧团召集全体演员集合,结束了她近20 年没有曲剧寂寞的日子,改革开放让她重回舞台。《风雪配》就是由曲剧改编的一部电影,46岁的王秀玲凭借这部影片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找回了昔日的风采。

目前,王秀玲在河南首届曲剧艺术节被授予了终身荣誉奖,曲剧的十大名旦中有七个都是她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园,后继有人。王秀玲说:“原来叫我找一个关门弟子的时候,我说不能关门,因为我是传承人,我一关门咋传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