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台 十一支代表队争辉艺术节
——婺城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婺剧展演侧记
若要说婺城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上谁最乐?非婺剧戏迷不可!此次艺术节,婺城区组织11个乡镇(街道)派出代表队参加婺剧展演,三天三夜的好戏,不仅能见识民间坐唱班、婺剧爱好者的功力,更能欣赏到多个专业剧团的精彩演出。难怪一提起此次展演,观众们个个连呼“过瘾”了。
据介绍,此次婺剧展演是迄今为止,婺城区婺剧促进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演出,大小节目超过30个,既有专业演员化妆、服装、道具全套上演的正本、折子戏,也有票友常服上台,独自开腔婺剧经典选段,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纷呈。
十一支婺剧队伍争辉艺术节
展演中,安地代表队一位爷爷型票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他唱了《徐策跑城》选段,声音浑厚、中气十足,而且吐字清、咬字准,一下就征服了台下观众。记者一打听,吓一跳:这位老爷爷名叫白荣年,今年已经73岁了。很难想象,这样的高龄,还能有这样一把好嗓子。据他回忆,自己的父亲曾是京剧演员,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非常喜欢。因为生活中更多接触婺剧,他更偏爱婺剧,自学了不少婺剧选段。前些年,安地成立了锣鼓班,他成了成员之一,“平时和大家一起敲敲后台,唱唱戏,觉得日子很有味”。提及自己的好嗓子,白荣年称:“没有专门练过,可能遗传了我爸。可惜我年纪大了,又没文化,只能唱唱选段自娱自乐一下,正经表演的话,步子、身段都不行。”记者还了解到,区婺剧促进会安地分会副会长朱小海也参加了此次演出,在安地代表队选送的《拷打》、《九件衣》中正式出演角色。朱小海今年70岁,他和白荣年应该是此次表演中年纪最大的演员了。
“整体看来,乡镇(街道)代表队演员们业务有高、有低,唱腔、动作上都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从演出态度看,每一个代表队、每一个演员都非常敬业,都在努力把戏演好。这种努力传递给观众,同样能感动人。”区婺剧促进会秘书朱永奇几乎全程观看了此次展演的大小节目,他说,在此次展演中,他就被很多代表队演员们的认真劲儿给感动了。
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动,那么,观众的不离不弃则让演员更加心生动力。此次展演每天都有早、中、晚三场演出。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上午10时过后,太阳依然猛烈。可这几天,在湖头村文化礼堂大舞台前经常能看到顶着烈日、头戴草帽或头披外套的戏迷。他们很多都已七八十岁高龄,为了婺剧却能坚持端坐半天、一天。比较有趣的是,10月28日下午,罗埠代表队在完成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谢幕后,戏迷们顶着烈日留坐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他们觉得谢幕得太早了,还没看过瘾。对此,演员们也感动于戏迷的执着和狂热,笑言:“下次有机会一定多安排一个节目。”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婺剧展演不仅乐了戏迷,也让乡镇坐唱班的票友们收获不小。一乡镇代表队演员坦言:“我们这支队伍由票友组成,没有专业演员。大家基本上靠自学,看碟片、看网络视频,自己人之间交流还没发现什么,可与其他乡镇比,就感觉差距比较大。这次,有热心的专业人士私下给我们指点了几处细节,是我们平时没注意到的。看来,以后我们还得想办法找专家进行一些面对面的教学,这样才能使业务得到提升。”对此,不少参演的票友深有同感,他们觉得,不同的队伍表演风格、水平、特点都不相同,有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的机会,对水平提升很有好处。
婺城本土婺剧团耀眼艺术节
除了由票友组成的乡镇(街道)代表队,此次还有金华市百姓婺剧团和金华市青年婺剧团分别代表蒋堂镇和白龙桥镇参演。而这两个婺剧团,其注册地点就属于上述两个乡镇。可以说,他们代表着婺城本土剧团。这两个本土剧团,以其精湛的专业水平,在艺术节上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时尚新“百姓”
百姓剧团于今年年中注册成立,注册人数48人。据金华市戏曲家协会理事,婺城区婺剧促进会理事、蒋堂分会副会长吴建双介绍,该团是在充分挖掘蒋堂及周边民间资深票友的基础上,又聘请了一部分职业婺剧演员组建而成。团里演员老中青搭配,但整体年龄偏于年轻。作为新成立的剧团,“百姓”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作了较大投入,比如,其充当舞台背景的电子显示屏设备,花费就超过了20万元;在人才招聘上,着力挑选业务专精的演员,因此整体业务水平比较出色。
据了解,百姓剧团于今年8月开始接单开戏,至今已经基本跑遍金华各县(市、区),甚至受邀至台州、温州演出,广受好评。吴建双自豪地说:“从8月份到现在,我们生意一直非常火暴,每天固定两场戏,一天也没休息,而且之后的预约已经排到农历十二月。可以说,基本上我们每到一处演出,就会现场接到新的戏约。”也因此,在此次婺剧展演中,该剧团节目被安排在10月29日上午。这些天,剧团在东阳南马演出。当天,演员们凌晨5时就从东阳出发,赶至乾西参加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又立即乘车返回东阳,连午餐也只能在车上匆匆解决了。
从现场戏迷的掌声和叫好声中,可以感受到该剧团出色的表演水平。这是一出名为《泗州城》的打戏,改编自《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讲述孙悟空降服泗州城“水母娘娘”女妖的故事。最让现场老少喝彩且笑声不断的情节,当属孙悟空以金箍棒耍玩小妖们的武器。金箍棒仿佛有了魔力,粘顶、缠绕着那些刀剑锤,始终不落地。女妖“水母娘娘”扮相俊美,姿势利落,特别是停顿亮相的动作,是一种动人心弦的美态。当她将两根短棍顶在指上,耍得滴溜乱转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坐在记者后排观看的两个四五岁稚童,看得兴奋了,一边拍手一边猛喊:“做得好就要拍手,做得好就要拍手。”
记者虽为门外汉,婺剧也看得不多,可在这样的氛围下,欣赏着这样精彩的表演,自然也陶醉其中了。
地道老“青年”
10月30日上午是白龙桥代表队表演,也就是由青年剧团演出。团长倪秋花向记者介绍了剧团情况。青年剧团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经走过20年岁月,演员也从当初的30来名,发展到现在50多人。青年剧团以年轻演员居多,文武人才齐全。其特色是以传统戏见长,一直坚持演“最地道的婺剧”,因此,在演唱方式上,演员仍以婺城方言音吐字,深受本地百姓欢迎,每年演出场次都超过600场。也就是说,剧团演员每年能够休息的时候还不足两个月。
如今已届耳顺之年的倪秋花,不愿再扩大自己的剧团,转而热心公益型演出。据她粗略估计,从去年到现在,她的剧团已经参加了200多场次的“送戏下乡”活动。尽管“送戏下乡”是一个“不挣钱的活”,她却为自己和剧团能为百姓带去欢乐,能收获百姓喜爱而开心不已。“当然,‘送戏下乡’也会有所收获,我们去的不少乡镇,百姓看了我们的演出后很喜欢,有的条件许可会找我们写戏;有的会向政府部门申请‘下一次再给我们送戏,还要青年剧团来’。”倪秋花坦言,自己正是因为着迷于婺城而投资创建剧团的。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都能陪伴剧团,一直听着婺剧走下去。
记者静静欣赏了该剧团表演的《金龙与蜉游》,讲述了太子金龙忘恩负义,登基称王时斩杀了救命恩人牛牯,后来因差阳错将自己的儿子阉割成了太监,最终自己被孙子刺死的悲剧故事。演员扮相俊美,唱腔时而清丽婉转、时而忧伤低沉、时而惊天一怒,将故事中人物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令观者欲罢不能。虽然文戏不如武戏,有绝技可以抖“包袱”、赚喝采,然“青年”演员们仍以自己精湛的演技,紧紧扣住了观众心弦,获得叫好连连:“不错,真当不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