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伴随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与中国现代其他文化艺术形态变革一致,均属于“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发生范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轨迹、思想内容和历史特点进行概述。
【关 键 词】戏剧教育/社会教育/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冯学勤(1979-),男,浙江海盐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艺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美学、西方现代美学、文化研究及动画艺术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6
中图分类号:J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1)02-0039-08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就其衍生性而言,与中国现代戏剧事业发展以及戏剧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关,是一种体制附丽关系;就其范畴而言,属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变革的整体,是一种时代归属关系。因此,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考察,必须从这两种关系出发,既要着眼于对思想产生的体制的“外向”关注,又要着力于对思想形成的逻辑的“内向”梳理。本文拟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轨迹、思想内容和历史特点进行全面概述。
一、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发展而产生的,而无论追溯中国现代戏剧事业还是戏剧教育事业的发生背景,都必然将目光聚焦于整个中国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大变革年代。这一年代中本土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文化转型之启动惯常被视作是一种并非来自自身主体性要求的被迫行为,亦即随着人类文明伴随技术与资本双重力量的高速发展、逐渐突破空间疆域的固有限制、在地缘政治板块方面发生剧烈碰撞,从而导致整个东方文明开启了被动的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化转型。需要指出的是,“坚船利炮”的确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掠去了可供原始积累之需的大量东方财富,同时也为彼岸诸多“老大帝国”输送了有助社会转型之需的西方文化资源。即便这种输出使得原有自生文明主体性似乎面临消解,然而正如“文化失语症”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伪命题一样,除非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才会认为这是一种真实的困局。之所以作如此认识,是因为思想文化层次的被迫变革动因在于社会现实层次的真正困局。
这点,深刻地体现于作为依托传统教化、承载现世娱乐、寄予审美诉求等多重功能的戏剧艺术上。中国传统戏剧(戏曲)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高度成熟的艺术门类,具体反映在艺术形式上的写意化、艺术技巧上的程式化、人才培养上的师徒相承、教学模式上的口传心授、演出体制上的戏班包演、艺术功能上的突出娱乐等等。不仅如此,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至“有清一代”并未赋予从事这种异常重要的大众娱乐项目的从业人员更高地位,戏剧艺人仍然逃脱不了倡优戏子的鄙薄。倡优戏子的恶名当然有更为深刻的现实谱系和文化谱系根源,然而这也与士大夫心中戏剧艺术本身的功能相关,至少清朝初年集知识分子与戏剧艺术家于一身的李渔作如是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