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依《申报》、《生活日报》等报刊资料,可以梳理1914年的文明新剧团体,并借此管窥民国初期上海新剧的状况。大致而言,当时上海有近50个新剧团体,其中有长期演出的剧社、短期演出的团体、未见公开演出的团体、初入游戏场的新剧、女子新剧、学校演剧等,史称“甲寅中兴”。
【关 键 词】文明新剧/甲寅中兴/演出团体/考论
【作者简介】王凤霞(1972-),女,山东临邑人,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11)03-041-11
1914年被朱双云称为文明新剧的“甲寅中兴”,欧阳予倩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准确,笔者认为如果将这句话加一个限定词——上海,大概就没有分歧了。
朱双云《新剧史》、《初期职业话剧史料》,徐半梅《话剧创始期回忆录》,欧阳予倩《谈文明戏》,周剑云编《鞠部丛刊》等文献都曾记录过“甲寅中兴”时的上海新剧,各有重点,但都不全面。当时的杂志《新剧杂志》、《繁华杂志》、《游戏杂志》、《俳优杂志》、《剧场月报》、《戏剧丛刊》也有相关的零星信息。以上材料主要介绍几个著名的剧社和新剧公会成立等重要事件,也记述了家庭戏的上演盛况。丁罗男所著《上海话剧百年史述》,李晓主编的《上海话剧志》以及陈方竞发表于2004年的论文《民初上海文学“甲寅中兴”考索》等成果,对新史料的挖掘突破不大。本文以新史料的挖掘为前提,以当时的演剧团体考证为中心,力求通过对演剧团体一手史料的新发现获得较大突破。
1914年上海的新剧发展迅猛,单就团体而言,有学校团体、社会团体;有男子团体,女子团体;有纯粹新剧的,也有新旧兼容的,还有带音乐歌舞的;有以演出中国题材为主的,也有以洋装、西剧为特长的;有职业的,也有业余的;有以舞台演出为中心的,也有以研究为主的;有较为成熟的长期演出的团体,也有以切磋为主,偶尔登台公开演出的团体。笔者梳理1914年的新剧团体,并借此管窥民国初期上海新剧的状况。
1914年上海先后演出的新剧团体或剧场有:新民社、民鸣社、高等新剧团、溥化新剧社、竞化新剧社、移风新剧社、开明新剧社、民醒新剧社、启民新剧社、民镜新剧社、春柳剧场、民化新剧社、民声新剧社、东亚第一新剧社、女子新剧教育团、振华舞台、觉民新戏院、杨树浦夜花园、新华园夜花园、亨白避暑花园、第一女子新剧社、普化女子新剧团、张园女子新剧团、自由演剧团、女子演艺团、竞新社、民兴社、进化女子新剧团、霜钟新剧社、大东江剧社、女子慈善新剧社、长春新剧社、莘莘剧社、爱华女子新剧社、坤一女子新剧团和各学校演剧组织,共约近50个演剧团体,另外杭州第一舞台也在《申报》上刊出过新剧广告。
下面,笔者按照长期演出的剧社、短期演出的团体、未见公开演出的团体、初入游戏场的新剧、女子新剧、学校演剧等从几个角度分别予以考证,并在最后给予评论、总结。
一、长期演出的团体
1914年,上海除了新民社、民鸣社、春柳剧场坚持长期、不间断地营业性演出外,能够较为长期、连续地开展演出的新剧团体还有开明社、启民社、民兴社等。
(一)开明社
开明社约成立于1912年5月份或之前。该社5月18日在上海大舞台演出警世新剧《青年镜》,暨滑稽旧剧《曼倩偷桃》,与戏曲演员同台演出。区是开明社首次演出。随后开明社又在张园、新舞台、谋得利演出。1912年8月,开明社短期演出于中华大戏院。
1913年开明新剧社部分演员东渡日本,与刘艺舟组成光黄新剧社并演出。同年秋,开明社先后在重庆、成都、宜昌、沙市等地流动演出。1913年底或1914年初开明社返上海组织营业性演出。据《申报》1914年1月6日《开明社改良新剧团启事》报道:“启者:开明社成立二载于兹,自去秋受重庆、成都、宜昌、沙市各埠舞台聘后,所到各处极受社会欢迎……事务所:上海西门内翁家弄内孔家弄二十号”。
1914年2月26日开明社在《申报》刊登演员表演剧目表,排演剧目“夜戏,3月1夜《双珠记》,3月2夜《爱国血》,3月3夜《梅花落》,3月4夜《梅花落》,3月5夜《苦海花》”。而且,开明社在广告中大力宣传自己的三大特色为:音乐、跳舞、西剧①。
4月2日,开明社的演员表阵容更为强大,共50名,报纸排出了各位演员的全名:“礼聘著名最优等新剧家:史海啸、冯怜侬、朱小隐、苏寄生、除青樵、黄鹃声……”②
5月11日和14日振之发表两篇文章评论任天知参与演出的开明社新剧《杜鹃春》和《情仇》。从3月1日到5月30日,开明社演出了3个月,随后,它消失在上海。1915年9月18日该社假座民鸣社曾演出它拿手的西装新剧《巴黎茶花女》③。
据朱双云介绍,开明社“朱旭东率领二十多个基本社员……历演于南洋群岛者达三年。”④1917年开明社回国后解散。其重要成员史海啸、周石吟等,在北京成立了益世社,在北京演出到1923年。
从1912年到1923年,开明新剧社大约总共坚持了11年的演出,由于该团的演出流动性极强,歌舞特色鲜明,西装剧演得出色,因而它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现代歌舞剧做了成功的探索。
(二)启民社
海上漱石生孙玉声活跃于戏曲和早期话剧两个领域,启民社就是由孙玉声主办的,周剑云、凤昔醉等是其核心成员。启民社寓“启迪民众”之意,成立于1913年10月,朱双云记为“民二癸丑十二月”⑤,此说不确。
1914年4月8日《申报》刊登启民社的“开幕广告”:“本社成立于客秋阴历九月……现设剧场于广西路,定期3月15(公历4月10日)夜开幕。”
开幕之际,启民社公布了自己的演员名单,并且对演员作了较为细致明确的分类:
生部:
刚方派,寄尘、剑胆、达心;
英爽派,曼倩、梨痕、江潮;
练达派,野鹤、淑石、天慧;
潇洒派,萼馨、觉非、自然、怨情;
娇憨派,谙梨、绣谷、泉生;
朴诚派,云洲、民醒、□天、醉翁、病呆。
旦部:
哀艳派,倩影、啸恨、梦蝶、筱艇;
绮丽派,玉亭、鹃魂、健儿;
幽贞派,泪影、花魂、怜心、悲秋;
妪媪派,拂尘、秋馨、尘隐。
丑部:
滑稽派,梦鹤、病蝶、冷痴;
讽幻派,笑呆、疯鹦、疯呆、鹗鹗。
这种分类的方法与朱双云的《新剧史》如出一辙,且早于《新剧史》出版时间。由此可以印证,朱氏所言文明戏演员类型化并不是偶然现象,它在新剧界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名单的分类,显然受到了戏曲行当分类方法的影响。因而这属于类型化地把握生活、表演戏剧、塑造人物的方法。文明戏曾成功地塑造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应该与它这种角色划分体系密切相关。
启民社编演了部分新剧目,最有代表性的为《启民钟》,此外吴寄尘据《小说时报》编的《月帘花影》,蔡曼倩编的《桐叶落》,孙玉声根据自己的小说《海上繁华梦》改编的《阿珍》、《花小桃》、《夏大少》、《桂天香》等,都是新编剧目。
根据《申报》广告,启民社的演出从4月10日,坚持到8月8日,约4个月。据《启民社同人覆凤君昔醉书》⑥一文,启民社开幕于4月10日,停演于9月16日,共5个月零12天。《菊部丛刊》中有菊园的《启民社始末记》一文,该文记载启民社断断续续流动演出至1915年下半年。该文后有《附本社最初章程》,详尽地交代了启民社的宗旨和办法。1914年到1915年孙玉声主办《繁华杂志》留下了大量新剧资料和剧评。1918年出版了周剑云编撰的《鞠部丛刊》,为清末民初戏曲和话剧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以确认,启民社在中国早期话剧史上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三)民兴社
1914年8月民兴社在《申报》上刊登征求剧本的广告:“上海新剧已称极盛……现在刻意筹备,租定法界歌舞台旧址,于阴历八月初一日收管房屋,择日开幕……”⑦
9月14日民兴社刊出了演员表:“倪敏新、洪警铃、林孟鸣、罗笑倩、许灵隐、凌怜影、吴我尊、任天知、苏石痴、王幻身、傅秋声、葛剑胆、顾雷音……”⑧
9月23日,民兴社以男女合演相号召,正式开幕,剧目为《芙蓉屏》、《笑鸳鸯》、《侠女伶》。⑨
义华的《六年来海上新剧大事记》曾述及民兴社的创立,而《菊部丛刊》的《民兴社始末记》,朱双云《初期职业话剧史料》都记载了男女合演的民兴社。
民兴社先是在上海演出了3年,1916年8月又转移到苏州演出至1924年8月,它因战争而解散。民兴社前后坚持了16年,是早期话剧寿命较长的团体。该团体比新民、民鸣的商业气息更浓,融话剧、戏曲、曲艺、杂技、马戏于一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