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延庆县东红寺泰山庙戏台戏台为砖石基座,台口四柱,可三面观。
海淀北务村金山寺戏台戏台在寺院的东院,其后台为楼阁式,较为独特。
古北口·关帝庙戏楼是集门楼、戏楼为一体的庙台建筑。为戏楼后台外观。
延庆县西五里营村龙王庙戏楼分前后台,前台为卷棚式,三面观。后台东西山墙各有圆形月窗。
◆天津
天后宫戏楼建于明代,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前后台相连,前台两侧各有一小门,台顶棚中央有六角形透音孔。戏楼底下为过街通道。
◆上海
城隍庙戏楼戏楼下面为通道,台前是四根方形石柱支撑大屋顶,台口两侧围有木制栏杆。舞台为四方形伸出式,两侧建有两层看楼。
青浦城隍庙戏楼现在的青浦县博物馆,其戏台下为石拱洞形柱基。
◆山西省
冀城县武池村乔泽庙舞楼建于金元时期,台基高的面出地面1.4米,宽14米,进深11.5米;整体结构由四根角柱,两根辅柱,两根后檐柱,支撑起大额仿构成的框架,可四面围观。
临汾县城古戏楼
临县县城古戏楼
临汾县东羊村东岳庙戏楼建于元代,台基高出地面1.3米,宽深均为7.7米。戏台内部施以装饰性的异形斗拱,造型美观。民国十年曾进行扩建,台口前续五米,把旧台改为后台,加平柱两根,以屏风相隔,屏风上刻“神人以和”的横匾。
临汾县王曲村东岳庙戏楼建造年代不详,有元代遗风。在其对面的献厅前有13平方米的月台用砖砌成栏杆,演戏时女人在栏杆内坐着桌凳看戏,男人在其外观看。
河津县樊村关帝庙戏楼,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戏楼为一面观,前檐有柱六根,把戏楼平面分成五间,戏台两侧设有山墙,没有前后台的划分。戏楼原为坐南朝北,后因观演场地的改变而变为坐北朝南,即把戏楼的正面改成了背面它是现存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戏楼之一。
新绛县阳王镇稷益庙舞庭建于明正德年间,历经重修。戏楼坐南朝北与正殿相对,台面宽分五间,总宽19.5米,表演区宽9.5米,进深4.5米。每年二月二日为稷益庙会日,小镇都请戏班演唱,祭祀观戏,十分热闹。
晋祠水镜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晋祠关帝庙戏楼
介休县后土庙戏楼建于明代。戏楼坐南面北,与正殿相倚;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台口有四根檐柱,把面宽分成三间,中间有四根通柱,把台深分成两间,面宽12.7米,总进深9米;后来扩建将台口延伸了2米。台基高2.5米,下有通道;台前两侧设有琉璃八字形音壁,音壁两侧建有钟鼓二楼,与主楼构成一组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在它的东边又有并排的三座庙宇,每一座都有一戏台,形成三联式。
河津县真武庙戏台是山西河津县真武庙的主要建筑之一。拾阶而上平台,越平台进山门,便是过道式戏楼。戏台的四根通天角柱把台面分成三间,台基宽17米,进深7.5米,高1.7米;过道宽2.2米,台口宽10米,进深6.2米,前台进深3.7米,后台进深2.5米;中间有上下场门。戏楼与观演场所依地形而分三层。第一级为戏台前的平地,第二层是戏台与神殿间的台地,最高处是神殿的高台,是有身份的人看戏的地方。
运城池神庙戏台在山西运城,建在半坡上,共三座戏楼一字排开,连为一各整体。台基高出地面2.9米,中间戏台的下面是过道。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庙会,邀请三个戏班演出,互相献艺竞争,场面热烈。
翼城县樊店村关帝庙戏台是一面观舞台,历经明清两代。舞台前檐四柱,设有木质栏杆。台基前沿立石雕小望柱十二根,嵌十一块勾栏条石。
新绛县城隍庙戏台建在距神庙60米外的坡下,依坡砌93级台阶,形成巨大的看台。
介休县板峪乡龙天庙、关帝庙、纯阳宫之间的戏台典型的多庙一台现象。龙天庙和关帝庙在南北轴线上,中间隔着戏台。戏台的顶棚靠木柱支撑,周围镶木板作为临时墙壁,龙天庙在北,演戏时就打开北面的板墙作台口,反之则打开南面的板墙作台口,台底有门洞沟通两庙。纯阳宫在东面,则打开东面的板墙作台口。
太谷县净信寺戏楼戏楼坐南面北建在净信寺中轴线之最南端。戏台后部两侧有牌楼式八字矮墙。屋顶正中悬“神听和平”匾额。前台面宽11米,进深5米,三面敞开;后台宽15米,进深4米,三面围墙。
临县黑龙庙戏台在山西临县,戏台建于黑龙庙山门之顶,台基宽9.6米,深7米。前台两侧五米处建观戏楼三间,为上等人席位。过去黑龙庙戏楼除冬季外,很少有空闲的时候。
五台金刚库村奶奶庙对台并列的两座戏台。近处的为歇山顶,旁边的为卷棚顶。反映了当时庙会活动唱“对台戏”的盛况。
◆陕西省
澄城县唐代城隍庙乐楼建于唐代,明清时多次修葺。乐楼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主体--乐楼,两边是钟鼓楼。建筑为通柱式木架结构。一二层四周建有廊房,中间为乐庭,即演戏的地方。
大荔宋代岱祠乐楼台基式建筑,四周围矮墙,南面修有门楼。进门过廊房可入乐楼正庭。乐庭为长方形,四周竖落地木柱四根,直通楼顶,撑起屋架。整体建筑逐层上收,成塔形。 岐山周公庙戏台戏台为一面观式,台中有木屏相隔。台基底下有通道。戏台两侧建有耳房,成半回廊结构。
彬县明代城隍庙戏台戏楼为三间开,重檐歇山顶。其后墙正对山门,台基下有通道,直通庙院。戏楼两侧有耳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都有演出活动。
米脂清代李自成行宫戏台戏台平面呈长方形,台中有中柱四根,将进深分作两间。台基下埋瓷缸十几个,用来增加演出音响效果。
勉县清代诸葛墓乐楼外景一面观戏楼,长方形台基。每年清明有戏班在这演出。为其内景。
佳县清代白云观戏台戏台有前檐柱四根,中柱四根,后墙柱四根,分台面成三间。其上下场门上分别写“金声”、“玉振”。
丹凤清代花庙戏楼属山门戏楼,分两层。台面呈品字形,旁边设有副台,副台两边的山墙高出屋檐。台基下可穿行,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庙会,都有戏班演戏。
◆福建省
福建永安县青水乡永宁桥戏台戏台在神庙的对岸,由长22.7米的永宁桥将二者连接。桥身之上建阁为观众席。台前左右和庙前左右都有出入口,形成了既作演出场所,又是交通要道的建筑形式。戏台和观众席两边有墙,观众只能从正面观看。
福清县武当别院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戏台面向大殿,人们进入庙门,需从两侧转到戏台前。舞台三面嵌有掩脚栏杆,台正后方设有固定的屏风。台与大殿之间是天井,天井两侧设看廊。大殿前有深2.6米的平台及连接天井的二级台阶,都可观看演出。
古田县临水宫戏台戏台为全木结构。台的三面围有栏杆,栏杆下部饰有各种戏曲故事浮雕。戏台前为石板天井和八级台阶的看台,看台后是大殿。
罗源县中房乡戏台戏楼为两层建筑,上层为演出区,台前有两柱支撑屋顶,又将台面分成三部份。戏楼左右和厢房相连,厢房为两层,底下架空。台前是一天井,可作为观演区。
◆广东省
广东佛山祖庙戏楼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后为庆贺慈禧60寿诞,改名“万福”。戏台近于四方形,在戏台中间用木雕屏隔出前后台,后台三面围以砖墙,台前四根柱,中间两立柱形成表演空间;台下为存放衣箱之处。戏台的两侧还有长廊,长廊上设看戏楼,楼前是广场。为佛山祖庙瓦脊上的戏曲故事人物陶塑。
陆丰县碣石玄武山寺戏台戏台的前后台之间有三道门,中门正方形,前竖一屏风。前台两侧有八根石柱错落支撑屋顶。
惠东县九龙峰谭公爷庙戏台戏台为砖石结构,石基石柱,青砖砌墙。与之相对的是厅堂,中间是戏坪,可容观众千人。
陆丰县博美镇天后宫戏台亭阁式建筑,方形平面,左右有廊房。
◆广西省
三江和里寨双舞台侗族特色戏楼,两台并列,同时演出。
昭平黄姚戏台以八根木柱作支架,琉璃瓦单檐木结构。台板下是四壁密封的大空间,音响效果好。
三江林略鼓楼戏台外形为六角形宝塔,中层是戏台,底层为村民集会和娱乐的地方。
那莲古戏台建于清代。坐落在街中心,坐南朝北,面对北帝庙。戏楼分前后台,前台左右两侧加宽,形成“凸”字形。后墙三面都是用砖砌成的三个“十”字型花窗。
钟山莲花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戏楼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两层翘檐。
全州精忠祠戏台为纪念岳飞而建的祠台。戏台后墙有三个拱门,供演出人员进出,戏台以四柱支撑,四周无围,行人可从台底出入。前台两边又设副台,外有走廊,栏杆,是演员化装和乐队伴奏的场所。
◆云南省
易门大龙泉古戏台戏台为三间连,中间是台面,两边有盘龙柱。
昭通大龙洞古戏台戏楼共三个屋脊,十六根柱子;四角飞檐,一楼一底。
玉溪九龙池古戏台“品”字形土木结构,戏台正中隔板绘福禄寿三星图案,两侧是上下场门;戏台两边有副台,舞台外青山环绕,声响效果好。
丽江龙神祠古戏台土木结构,一高二低,一层架斗起角花板装饰建筑形式,台身突出,三面围栏。
丽江石鼓戏台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为土木结构。红军长征,贺龙曾在此台作过演讲。
剑川沙溪仕登镇魁阁戏台
◆浙江省
椒江戚继光庙戏台戚继光是明代的抗倭英雄。该庙为当时的屯兵处。戏楼是清代建筑属山门戏台,山门后檐有木梯可通戏台,山门二楼可作化装室。台前场地宽广,有长方形水池与之相对,池上架白石桥,过桥依山建五间看楼,看楼两侧有半圆翼楼突出,上下两层都可看戏。该庙气势恢弘,工艺精湛,为民间神庙的妙品。
浙江枫桥大庙戏台清代建筑,建于大庙正门门楼后,正方形台面,长5.5米,台板厚5厘米,戏台三面有“美人靠”(栏杆的一种)。台高2.5米,台两侧有看楼。楼底层有一面墙,高1.1米;顶部屋脊呈二龙戏珠状。上下场门上的扇形小匾分别写:“出梯”,“归去”。过去这儿以演绍剧和越剧为主。 绍兴宾舍庙台建于明代晚期,戏台四面临水,左靠一座三孔大石桥,俗称戏文桥。村民在岸上和土地庙廊下都可观看演剧。据传,该村每年四月六日整夜必演《琵琶记》全本。
绍兴瓜田庙戏台建于明代。戏台两面背水,戏班班船可直接靠近和戏台紧接的厢房,在水乡舞台中独具特色。
黄岩土屿护国庙戏台建于清代早期,共有前戏台和后戏台两座。后戏台建于山脚,石木结构,台高1.34米,用长方条石砌成。民国六年(1917)紧接后殿依山构筑廊式看戏厅,共四级。在山区戏台中这种观剧设施,十分罕见。前戏台已改为电影放映台。
岱山崇福庙戏台清乾隆年建。庙分前后两殿,戏台居中,面朝正殿。有四根圆形檐柱支托屋顶,额枋内外都绘《三国志》故事。台沿三面设置栏杆。每年的正月十六日庙会及秋收之后,都要在这演戏酬神。
乌镇修真观戏台建于清同治年。石质台基,台框高3.31米。戏台背河当街面对修真观,可三面观;演区前檐中间悬“以古为鉴”大匾,前柱有对联:“锣鼓一响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
定海都神殿戏台代建筑。戏台坐北朝南,位于正殿与前殿之间。四根30厘米见方的青石金刚柱支撑台顶。戏台两侧为长廊看台,与前殿和后殿连结。
浙江武义县鸣阳楼路台是典型的过路戏台。其右边是鸣阳楼,左通下王宅大街,背靠关帝庙,面对镇东殿。每逢演剧,则从关帝庙搬出两条高二米左右的长凳,铺上台板就出成了戏台,并从庙里搭出两条木梯,供演员上下场。厢房和化装都在庙里。
绍兴安城河台河台临河而筑,台前有石板铺成的空地。戏台台基立于河心,形若桥墩。戏台四面临空。戏房在演区后部,深3.5米,演区深4.5米,台面宽5.56米,从岸上到台板高2.4米,檐口到台面共由六根石柱支撑。每年的正月十三日这里都演社戏;四月和七月庙会常演《目连救母》等大班戏。 上虞罗村杨太尉庙戏楼戏楼传说建于宋代,清道光年间改建。戏台可拆卸,演出完毕拆去台板,可作为通道。该庙农历七月都有迎龙兴会,颇为热闹。
宁波城隍庙戏台过去庙中的除中大殿、后大殿各有一大戏楼外,两旁厢楼还各有两小戏台。今存的中大殿戏楼,为城隍庙的精髓。整个建筑的大小部件都饰有传统的朱金木雕,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
绍兴舜皇庙戏台戏台建于山顶,在庙的三门后正中,为三面观的伸出式舞台。登台木梯和台板都可拆卸。其后台设屏风“出将”、“入相”,演区三面加“美人靠”护栏。梁柱和两廊看楼刻有武将、力士、仙人、十二生肖和戏曲人物;整个建筑构建透雕镂空,线刻流畅。是晚清集石雕、砖雕、彩绘于一堂,走向工艺化、雕刻化的建筑代表。
庆元西羊殿戏台戏楼纵深38.5米,左右有侧墙,镶有浮雕。
◆江苏省
武进县万绥镇东岳行宫戏楼建于唐代,清代重修。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外形为大屋顶。左侧另搭一小台,供乐队演奏。
高淳县固城乡祠山庙戏台戏楼为仿殿宇式砖木结构,凸字形台面。每年春季举行庙会,秋季唱秋戏。 高淳县沧溪乡三元殿戏楼戏楼是仿宫殿式砖木结构,凸字形台面,两边有副台,台中挂横匾“沧浪一曲”,两旁对联:“功名富贵一时事;离合悲欢千古情。”
◆湖南省
长沙县陶公庙戏楼戏楼上下左右层次分明,主楼突出,台中有小楼称“天台”,供神仙戏用。利用自然地形,形成巨大的石阶看台。
南岳奎星阁戏楼是三层的大戏楼。底下可过人。
永州柳子庙戏楼戏楼背倚寺门,是三层楼阁式建筑。楼前有十三层台阶,上达大殿,形成自然看台。
◆湖北省
《江夏县志》金口镇景中戏台表现了武汉金口镇河头建东岳庙戏台的盛况。
随县殷店东岳庙戏台单层亭式,四角飞檐,木结构。
浠水县福主庙清代戏台该台上下场门上挂“去往”、“今来”牌,台前依斜坡形成自然看台。
咸丰城隍庙戏楼庙依山而建,进庙们须经戏楼下通道。戏楼用十六根大柱支撑;舞台左右有耳房。
◆四川省
自贡王爷庙戏楼建于清末,单檐歇山式屋顶。戏楼高八米,分作两层,由二十八根圆柱支撑。楼宽二十六米,深九点五米。戏楼台沿分三层,饰以不同内容的木雕。在前檐的五立柱上,约一米高的柱中间开一小方口,从两边望去,五柱应为一线。 键为罗城镇戏楼全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舞台正面五十米长的街面依山势分成五级,利于观看演出。戏楼为骑楼式的过街楼台,来往行人都须经过台下。戏台两侧是长廊形街房,内设店铺和市场。
德阳玉皇观戏楼整体建筑呈凸字型,台前四柱将台面分成三间,中柱上有对联。为了防潮,台面架起。后台有台阶和左右廊房相连。
灌县二王庙戏楼建于庙门前,楼底中间为通道,左右为单层的青龙、白虎二殿。乐楼是三重歇山式屋顶,三层台阶。建筑上装饰了山水花鸟、灵芝仙果、羽士古人及“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图案,体现了道教建筑的风格。色调以黑色贴金为主,间以少量朱砂、石绿,给人素雅的感觉,与该庙戏楼的建筑格式形成较大的反差。
◆河北省
丰宁县凤山戏楼戏楼高十二米,台座上四根圆柱支撑楼顶,前后台之间有木屏隔扇,台板下设地井,是演鬼神戏时的通道。后台后面是一大四合院,与戏楼连成一体。
鸳鸯戏楼双面戏楼,建于清雍正四年。因两台共用一顶,故称“鸳鸯戏楼”。戏楼为正方形,卷棚顶,砖木石结构,中间有带槽的石柱,装上木隔扇可分为两个戏台。两面台口都装有活动木板,拉开或关闭即可互作前后台。
◆河南省
郑州市城隍庙乐楼是上下两层的重檐高台楼阁砖木结构。
周口关帝庙戏楼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砖木重檐歇山顶式楼阁。装饰华丽,又称“花戏楼”。舞台三面观,配有东西看楼。
禹县神后和关帝庙戏楼伯灵翁戏楼是庙门戏楼,台下是过道。台口有四根柱子将台面分成三间,西侧有台阶通舞台。关帝庙与之相邻,相隔仅三米。
◆山东省
威海刘公岛海龙王庙戏楼分前后台,戏台宽五点八米,深五点六米,台面成正方形。舞台四角四根石柱,后台为重檐歇山式,有门供上下场。每逢龙王庙会,或水师出征凯旋,节日庆典,都有演戏活动。
邹县玉皇山戏台建于乾隆年,戏楼为砖瓦木石结构,分前台和化装室两部分。三面观,可容五千人看戏。
泰安王母池戏亭原名悦仙亭,青石台基,正方形,四角立柱,表演者从亭后攀梯而上,观众在亭下或在临时设置的看台上观赏。
蓬莱阁戏楼初建于宋代,后经历代重修。现为砖石结构,三面观,前后台均用木板铺成,底层有空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三月三日娘娘庙会,戏楼都有演戏祭神活动。 威海城里十字口关帝庙戏楼分前后台,台下有圆拱洞,贯穿东西大街的河水从这流过。观众多集于北街和东西街观看。
◆青海省
丹噶尔厅城隍庙戏楼 青海唯一保存完好的庙台戏楼。砖木结构,分两层,一层有过道,两旁是仓库;二楼有后台三间,演出区一间,呈品字形,表演区前有木制花栏杆。
贵德县玉皇阁古戏楼单体山门庙台。台前四柱将台面分为三部分,两边有矮围栏。
v互助县台子乡楼子滩古戏楼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带有清代庙宇风格又融合了地方特色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台。
湟中县谢家寨古戏楼建筑呈凸字形,飞檐高翘,分两层,底下可过人。台前两木柱支撑台面,两旁都有木质栏杆。台上仅设一门通后台。
农村舞台建于野外空旷的地方,是一土木砖木结构的戏台。
◆黑龙江省
五常县拉林镇水镜台戏楼砖瓦结构,戏台为伸出式,朱漆立柱支左右前檐。
◆吉林
北山关帝庙戏楼建于清雍正九年,在关帝祠的左边。方形舞台,三面开放。戏楼在“文革”中被毁,现仅存后壁及“出将”、“入相”二门。
伊丹戏楼戏楼为康熙年间的宫殿式建筑,位于关帝庙和娘娘庙之间。前台有四根柱子接地,台左右有上下场门,中间是花窗,窗上有横匾,两侧有楹联。台前檐底挂“阳春白雪”匾。旧时每逢祭节,必演大戏。
◆辽宁省
清东沟孤山天后宫戏台是孤山园林庙宇建筑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郊区甲兰板古戏台建筑分前后台两部分,土木结构。台口有四根檐柱,台中有四根通柱;前后台用木制隔扇间离,后墙有两个圆形窗。
清水河县口子上村古戏台砖木结构,台口有四根明柱,中间有两根通柱支撑大梁。戏台东西有五级台阶通台上。
吉祥寺戏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四梁八柱二层建筑。顶部有装饰性小阁楼。
丰镇县武庙戏楼包括龙王庙、火神庙、关帝庙等三座戏楼。它们的建筑形制和规模大体相同:砖木结构,台基用巨石砌成,两边有台阶上下。
下洼大佛寺戏楼戏楼为砖木结构,分前台、后台和供艺人休息、喝茶的戏房。后台和戏房间有空地,两侧各有台阶上下。戏台左右各有四柱支撑。后墙正中供唐明皇李隆基牌位。楼前是人造的大斜坡,可容千人。
五原县四大股庙戏楼戏楼台前有四根红色明柱,屋顶为绿瓦,顶部四角飞檐,宏伟壮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土木结构。前后台中间为木制隔扇,后墙有两个圆形窗。 ◆甘肃省
成县清凉寺戏楼戏楼为明代建筑风格。土木结构,木质台板。台基高二米,左右有供上下场的“马门”台前沿有立柱,两旁文武场有栏杆装饰。
嘉峪关关帝庙戏楼戏楼具有道教风格。前台两侧有壁画,台前两侧是砖砌八字形屏风。
兰州白云观戏楼戏楼为四柱亭式木质结构,重檐歇山,琉璃盖瓦。直通顶梁的木板将前后台分隔。
会宁县陇西川戏楼戏楼为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前台呈亭阁状,台口两侧设雕花栏杆。台的右、左、后三面是短墙,上设隔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