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女须生彭国珍逝世十二周年,缅怀她的学艺精神、所取得的艺术成果和对滇剧的杰出贡献,这对于推动云南滇剧事业的发展,拯救弱小剧种,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培养艺术人才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彭国珍(1927-1991年),女,艺名状元红,云南昆明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被选为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是继滇剧泰斗、名须生栗成之之后艺术成就颇高的生角演员。彭国珍出生于梨园世家,幼年家境贫困,五岁即随父彭春阳学戏,七岁登台演出娃娃生,九岁参加名伶张子谦的戏班,又得栗成之、郑文斋、翠竹仙等大名伶的指点和传授,使其天赋之好嗓音更能得到成长和发挥,特别是在吐字、运气、行腔等方面颇多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解放前彭国珍20岁左右便已挑班演出,走红滇中、滇南、滇东一带,得到了广泛的艺术实践,解放后即从宜良县调来参加云南省实验滇剧团(省滇剧院前身)工作,又得到京、昆、川名艺人李鑫培、刘奎官、张德成、白云生等的指导,技艺日臻成熟、完美。
1952年,年仅24岁的彭国珍就曾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送京娘》中的赵匡胤,荣获三等演员奖。汇演期间,很爱好戏曲的毛泽东主席曾邀请一些参会演员到中南海作客,彭国珍为被邀请者之一。她曾即席为毛主席唱了一段滇剧的《斩黄袍》,毛主席听后高兴地握着她的手说:“滇剧的唱腔很好听,你唱得很好,希望多为观众演出。”毛主席接见彭国珍的消息很快传遍云岭高原,大大鼓舞了滇剧界人士,不断激励大家奋发有为,这张珍贵的彩照,至今还保存在省滇剧院。1959年,她曾与另一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万象珍(小八音)合作,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加滇剧传统戏《借亲配》的拍摄,在剧中饰演主角李春林。这是滇剧历史上第一次拍片,从而使云南这朵芬芳、鲜艳的山茶花走向全国,介绍给了更多的观众。长春拍片后,彭国珍还作为该团的主要演员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参加巡回演出,走遍了大江南北,受到各地的好评。
彭国珍不但具有演戏的一些好条件,特别有一口天赋的金嗓子,而且爱戏如命,能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多方借鉴,强闻博记,故文武兼备,唱做俱佳,字正腔圆,韵味醇厚,身段利落,表演细腻,不露女相,在滇剧舞台上演出过100多个剧目,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戏路很宽,能戏不少,又擅长红生戏,文武场面均能操作。主要演出的代表剧目有:《三打王英》、《搜孤救孤》、《辕门斩子》、《送京娘》、《斩黄袍》、《空城计》、《秦香莲》、《王宝钏》、《徐杨顶本》、《哭祖庙》等等。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在边疆地区和滇剧这个中小剧种中,要称“家”、称“派”实非容易。我们对彭国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认真总结、研究和肯定不够,有的还认为滇剧的须生没有形成流派,这是一种误解、妄自菲薄或不敢大胆肯定。例如彭国珍在《三打王英》、《辕门斩子》、《搜孤救孤》、《斩黄袍》等中的襄阳唱腔,在《秦香莲》、《空城计》、《徐杨顶本》等中的胡琴唱腔,在《送京娘》、《王宝钏》、《望夫云》等中的丝弦唱腔,都继承了前辈艺术家的优点,并博采众长,有她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具有高亢雄浑、刚劲有力、韵味醇厚、挥洒自如、字音清晰等特点。试比较稍前或与她同时代的著名滇剧须生演员周锦堂、乔秀峰、黄伯先、赵吟涛、向楚臣、筱兰春等的唱腔各有千秋,风格不同,而她自己却独树一帜,色彩鲜明,挺拔玉立。又如她在《搜孤救孤·盘刀门》中饰草泽医人程婴出宫时的神态表演,在《斩黄袍》中饰赵匡胤的醉态表演,在《秦香莲·闯宫》中饰陈世美的内心人物刻画,等等,都十分细腻生动、纯熟老练、炉火纯青、恰到好处,从而把一个个戏剧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塑造得栩栩如生。无怪乎后来的不少滇剧须生演员,如莫宝华、陈荣生、廖鹏、唐朝观、杨茂、高勇、潘亚吉等等,都在学习彭国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彭国珍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继滇剧泰斗栗成之之后,最优秀的滇剧须生演员之一,她把滇剧须生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起了一道历史的丰碑。滇剧的“彭派艺术”实际早已形成,而且丰富多彩、完美至善。回过头来,我们今天很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学习和继承,并应很好地纪念这位对滇剧有杰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把云南的滇剧艺术事业搞上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