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出差在火车上,曾听到北京风雷京剧团的林雅雯向王金璐先生请教过武老生的《平贵别窑》怎么个演法。不久前,在中国戏曲学院排演厅,终于第一次看到了武老生应工的薛平贵。
武老生的《平贵别窑》,北京过去就很少见,只有周信芳、林树森、李洪春、厉慧良等有这个演法。王金璐和李玉茹在中华戏校坐科时曾合作过此戏,现在他们又分别传授给了学院的两位青年教师--杜鹏和乔慧斌。
戏一开场,便是扎着白靠不戴髯口的薛平贵出场起霸。动作比起武生来要稍缓一些,更趋沉稳,但工架、亮相还得有勇猛大将的劲头。而比起靠把老生来,则又要更刚一些,臂、肩、背、腰、腿的力度不亚于大武生,却又不似武生起霸那般繁复吃力。杜鹏曾演过武生,甚至打过出手,虽然已放下多年,工架依然有模有样。脸上的戏就更足了--怀才不遇的愤懑、无奈,疆场争功的自信、企盼……于起霸之中,-一在脸上闪过。
虽是武老生演法,但杜鹏的表演中最精彩的还是"文"戏:回窑见妻的"畏惧";见妻后的难言;终于说出了要别离去远征后,别妻时的酸楚,表演得都很到位。戏中,夫妻别离前的对唱,一句咬一句,越唱越快,越咬越紧,其情其景其声比起《坐宫》的对唱更觉感人。
乔慧斌扮演的王宝钏也很感人。听说丈夫要远行,先是烂,后是拽。丈夫要出窑,她堵住窑门往回推。直到揪住平贵走跪磋时,那哀哀之情与平贵忍悲夺路而去的画面,令人心碎。
这虽是一出武老生和青衣的对儿戏,但其念白、唱腔、表演都十分细腻,很见人物很见感情,且颇有反战的意味。这样的传统戏,该多挖掘。(摘自
原《戏剧电影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