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日前在羊城落幕。这届小剧场戏剧节给广东话剧带来什么影响?小剧场戏剧又该怎样生存、发展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1989年4月在南京举办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后,戏剧界就把小剧场戏剧看作"振兴话剧的一条出路"。在本届小剧场戏剧节上,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广东和日本等地的话剧艺术团体共展演了14台精美的小剧场戏剧,在让羊城观众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又给广东戏剧界带来了许多思考。
小剧场戏剧,英文的原称是实验戏剧。中国的小剧场戏剧运动,是在五四时期受欧美小剧场戏剧运动影响而兴起的,近10年达到一个更为兴盛的阶段。西方的小剧场戏剧原本是前卫、实验与反商业性的,大多不是专业性的,而总是在咖啡厅、酒店里,在观众的参与下一起完成,并不存在观众买票的问题。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长认为:中国的小剧场戏剧经过多年实践,变得中国化了。它保持了实验戏剧与前卫戏剧的内涵,对演出场地的要求不高,成本也较低,这就给已经陷于"不演不赔、少演少赔、多演多赔"的怪圈的话剧,带来一条出路。
广东艺术研究所所长吴惟庆对记者说:广东的小剧场戏剧起步较晚,北京、上海80年代就已兴起,而广东近些年才开始探索。实际上,小剧场戏剧探索的是一条拉近与观众距离的路:低成本演出,场地灵活,演员少,但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小剧场戏剧的舞台就在观众中间,演员就在观众中演出,这有利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广东艺术研究所前一段的行为戏剧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的。当然,小剧场戏剧最好有固定的场地,而如今广东只在广州市话剧团里有一个这样的场地,这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小剧场戏剧的发展。
这次小剧场戏剧展演,对广东的话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广东与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广州的《西关女人》演出后,日本戏剧界代表邀请《西关女人》前去演出。当然,通过这次小剧场戏剧展,广东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除演出场地太少外,剧本水平也有待提高。(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